央廣網廣州11月17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見習記者徐鋇兒)十五運會群眾比賽網球項目于11月15日—20日在毗鄰南沙體育館的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正式開拍。此前,11月10日,在國際奧委會主席考文垂和終身名譽主席巴赫等一眾嘉賓的共同參與和見證下,十五運會武術套路比賽在這里圓滿落幕。10月份,2025年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也是在這里舉辦。

南沙網球場(央廣網發 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擁有32片網球場(其中國際標準網球場27片,三色球球場5片)的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的網球中心。2019年投入運營以來,南沙國際網球中心累計舉辦賽事活動136站,總辦賽時間720余天,包括國際職業賽事11站、國家級賽事38站、區域級賽事70余站。其中,2025年舉辦賽事32站,全年賽事周期超220天。2023年起,連續3年成功舉辦WTA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和ATP廣州南沙國際網球挑戰賽,2024、2025年連續兩年舉辦ITF青少年網球巡回賽……

短短七年間,南沙體育館周邊這片土地完成了震撼轉變——從“網球荒漠”到“國際網球熱土”,這片土地上網球運動的萌發、生長與繁盛,恰如南沙自身奮進的縮影。也生動詮釋著南沙“年輕的城,服務年輕的人”的理念,以活力四射的體育賽事吸引青年人才,用國際一流的場館設施服務青春夢想,讓年輕人在這里遇見機遇、碰撞激情、成就未來。

南沙體育館(央廣網發 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網球,這顆小球,不僅在南沙劃出了優美的運動弧線,而且彈奏出了一曲激昂的城市發展樂章。

起源:南沙地位提升建設高標準網球場成為共識

據南沙網球協會早期的愛好者回憶,2007年左右,南沙只有蕉門河社區運動中心等地有零星幾片網球場,而且場地的條件也不太好。

后來,南沙資訊科技園有了兩片標準的網球場。2014年7月,蕉門河社區運動中心網球場正式完成改造,其“全天候免費開放”的模式,在全廣州都屬罕見,因此像一塊磁石一樣,將此前散落在各處的網球愛好者吸引到了一起,使這里成為南沙網球愛好者的“集聚地”。

網球愛好者集聚地(央廣網發 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2014年,南沙網球協會正式登記成立。最初的會員不到20人,但南沙網球隊伍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

隨著南沙戰略地位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企業和人才來到南沙,對網球場地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在一次招商引資活動中,由港澳及國際企業負責人組成的考察團向南沙區提出一個“額外要求”:“我們來南沙投資,不知下班能不能打上網球,希望能找到更多球場!

科學家、企業家、外商……越來越多網球愛好者的聲音匯聚到了一起,得到了南沙區政府的重視,建設高標準的網球場和網球特色區成為共識,南沙網球又開始了從“有”到“優”的蛻變。

在多方努力和支持下,2019年,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正式建成。在高起點、高標準打造一流硬件的同時,南沙區開創性地采用(PPP)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開展網球場的建設和運營。

蝶變:從事業到產業從南沙到世界

經過六年發展,通過場地建設、配套設施完善、網球推廣、賽事運營、網球人才培訓、配套產業等環節的同向發力,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已建立起較完備的產業鏈條。

南沙體育賽事場館(央廣網發 南沙區委宣傳部供圖)

談起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在數年內蜚聲海內外的原因,廣州某體育公司董事長邱燕山認為,最關鍵的是機制方面的優勢,政府、國企、民企合作,市場機制靈活,資源互補,大家一起朝著把南沙網球事業做大做強的目標去努力。

“軟硬件很重要,人的因素也很重要。”邱燕山說,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有一批國際化、專業化和年輕化的團隊,核心團隊可以與國際上頂尖的網球機構直接對接,南泰文體多次出訪四大滿貫,為南沙網球產業發展聚引資源,還與英國國家網球中心、西班牙納達爾網球學院、奧地利攝氏網球學校、法國巴黎冠軍之輪、法國之星青少年網球公開賽等國際知名機構、俱樂部深入交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向開展研學集訓,建立共同培養高水平職業球員機制。

南沙國際網球中心賽事運營團隊經過多年來的國際國內大型賽事的磨煉,打造出一個國際化、年輕化、職業化的運營團隊,除了常年在南沙舉辦賽事活動外,還服務國內外其他國際賽事。今年9月,南泰文化成功營運了2025國際女子網球浙江湖州公開賽(WTA125),10月還受邀到香港參加WTA賽事活動。

2023年,有著近20年歷史的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廣網)移師南沙舉行,南沙國際網球中心也迎來新的發展階段。也正是在這期間,中國球員開始閃耀國際舞臺,2024年奧運會上,鄭欽文摘金、張之臻/王欣瑜奪銀,網球熱潮在國內迅速掀起,全民看網球、打網球的熱情高漲,早已布局的南沙恰好接住了這波“流量”。

此外,得益于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的優勢,南沙國際網球中心還成為廣東省網球協會、中國香港網球總會、澳門網球總會授牌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網球基地,這里也已成為香港、澳門網球愛好者北上消費的熱門選擇。

網球事業的蓬勃發展,吸引的不僅是世界的“眼球”,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以廣網為例,歷經三年深耕,廣網不僅在南沙培育了規?捎^、熱情高漲的球迷基礎,更通過“賽事+文旅+消費”的多元創新,奠定了其作為大灣區標桿性體育文化品牌的地位,成為一年一度的大灣區網球盛會。

今年廣網推出外場觀賽票,正賽前五日(10月20日至24日)每日僅需38元即可觀看除中心球場外全部比賽及球員訓練,賽會通過社交媒體實時發布球員訓練安排,極大提升了觀賽便利性與互動性,該舉措有效吸引了泛網球人群,外場連日爆滿,增幅達67.2%;累計入場人次較去年增長超五成,而且有近六成的球迷來自廣州市外,35歲以下的年輕人也有近六成。

今年,在南沙體育館煥然一新的文體廣場上舉辦的嘉年華活動也讓市民沉浸式體驗了賽事經濟的活力,再次印證了“體育+”模式的巨大潛力。嘉年華累計吸引來自大灣區各城市超過5萬人次參與,有力帶動了消費。

盛景:“約滿”的球場與“秒光”的賽事

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成功運營也助推了南沙網球運動蓬勃發展,在這個龍頭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網球俱樂部開始在南沙涌現,網球在南沙從星星之火向燎原之勢發展。

數據顯示,經過5年的發展,網球已成為南沙體育的優勢和領軍項目,區內網球人口從2019年不足100人發展到超過20000人。

如今,網球運動在南沙已蔚然成風。蕉門河社區運動中心網球場那兩片歷經風雨的網球場,已成為南沙炙手可熱的公共空間。在“文體南沙”的預約平臺上,它們的瀏覽量分別高達近6萬和7萬,是其他籃球、足球場地的近十倍。最長可預約的七天內場次,幾乎常年處于“約滿”狀態!笆挚煊,手慢無”成了球友們幸福的煩惱。

為滿足大家運動的需求,南沙區總工會也持續推出惠及職工的網球公益課程與免費預約使用網球場地優惠措施。近兩年來,聯合專業機構開設的22期職工團體優惠課,名額每期都被“秒殺”,為近4000名網球愛好者提供了極大便利。據統計,通過工會免費使用場地及課程培訓已惠及近5500人次,從源頭上夯實了南沙職工網球運動的群眾基礎。

群眾基礎的厚實,直接體現在賽事的火爆上。始創于2021年的“南沙區職工網球賽”,已從最初報名困難的小眾活動,發展成為深受廣大職工喜愛、報名“秒光”的灣區體育品牌。參賽人數從最初的百余人發展到如今超160名運動員同場競技,累計吸引近800名運動員參賽。賽事還連續多年邀請共7支港澳隊伍跨城赴賽,通過“80歲+雙打”等趣味環節,實現了全齡同樂,成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交流、深化情感聯結的“流動名片”。

南沙還積極活用橋下空間,利用多處閑置用地活用為體育場地,靈活布局網球場。在南沙中心城區的市民廣場,南沙交投集團緊抓城市品質提升,活化“金角銀邊”,把閑置用地活用為5片網球場。

這不僅是惠民舉措,更是南沙在新區建設中,提升公共空間品質、打造宜居宜業城市的縮影。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