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暢通企業全周期培育進階通道 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生態雨林”

一家小微初創企業要從“種子”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在各個成長階段獲取匹配發展需要的充足資源。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正如一片生機勃勃的“生態雨林”,無論是剛破土的“幼苗”還是“參天大樹”,不同形態、不同階段的企業都能在這片雨林中找到適宜自身的充足養分,聚力向上生長。

近年來,從“金種子”“銀種子”企業培育,到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再到“黃鶴凌云”計劃,湖北通過持續的改革創新,暢通更多企業向上“爬坡”升級的通道,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提供“湖北方案”。

暢通上市“快車道”

全周期服務助企業穩進階

在湖北,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科創企業的成長路徑更“絲滑”。

今年4月,湖北發布《新形勢下重塑企業掛牌上市服務體系實施方案》,提出13條具體舉措,打造“價值發現—規范培育—融資對接—上市護航”全周期上市服務體系,幫企業突破在進階過程中的關卡。

武漢華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專攻我國激光產業鏈中超快激光器的研發與生產,研發能力和市場份額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22年,華日激光獲批省級“金種子”企業,又在今年7月成功掛牌新三板。

“有什么困難,可以第一時間找政府部門幫忙。”華日激光董事會秘書陳鵬說,成為省級“金種子”以來,公司管理能力持續提升,通過各種政企、銀企對接活動拓展資源。去年,華日激光啟動IPO工作,在上市規劃、股改規范、融資對接方面獲得省委金融辦、湖北證監局等有關部門支持。

武漢濱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光谷的溶瘤病毒療法生物科技公司,其研發的首款溶瘤病毒產品,成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的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溶瘤病毒候選藥物。

研發周期長、投入成本高,是創新藥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在各個重要節點,我們都得到了對應的支持。”濱會生物總經辦負責人魯惠萍舉例:臨床研究費用補貼,省技術創新專項貸款貼息和科技保險補貼,東湖高新區地方金融管理局牽線與銀行簽訂貸款協議……

依托全周期的政策支持和湖北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優勢,濱會生物持續成長。今年9月,濱會生物向港交所正式遞交IPO申請。

政策支持之下,更多優質企業順利搭上資本市場的快車道。2021年至2024年,湖北新增上市公司64家,上市公司總數193家;省級上市后備“金種子”“銀種子”企業135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綜合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融資“工具箱”創新擴容

企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今年1月,興福電子由興發集團分拆上市,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成為新“國九條”后首單分拆上市的企業。

興福電子上市,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還肩負著促進母公司興發集團加快向科技型綠色化工新材料企業轉型、支持集成電路材料國產化的重要使命。截至11月14日,興福電子市值從上市之初的42.05億元上漲到133億元,增長約3倍。

近年來,湖北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推動企業利用REITs、ABS等金融工具,盤活各類資產。已上市大型企業積極借助這些工具,優化發展模式。

九州通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醫藥商業企業。今年2月,九州通發行國內首單聚焦醫藥倉儲物流領域的公募REITs產品,募集資金總額達11.58億元,成功將企業擁有的倉儲資產變成“增長引擎”。

九州通副總經理、REITs首席運營官蘇熙凌介紹,目前,九州通在全國擁有141個高標準倉儲資產,需要投入大量運營成本。把這些重資產打包“上市”,不僅能減少投入成本,還能為公司補充權益資金,解決資產負債率高的問題。

“這也是國內醫藥流通行業首個成功案例,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蘇熙凌認為,企業“輕裝上陣”,有利于長期健康發展。

融資工具創新擴容,強化了資本賦能湖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能力。今年5月,我國首次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納入科技創新債發債主體范疇。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湖北證監局、省委金融辦等部門積極搶抓債券市場“科技板”政策機遇,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債券發行工作。

武漢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6月率先發行湖北股權投資機構首單科技創新債券,規模4.5億元,票面利率創全國股權投資機構科技創新債券利率最低,重點支持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領域。

今年以來,全省發行資產支持證券規模180億元,居中部第一。更多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回購增持、再融資等方式,提升市值和投資價值。截至9月30日,湖北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1.8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約27.9%。(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艷華 通訊員 譚瑜)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