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11月11日消息(記者趙玲)長江涌熱潮,荊楚譜新篇。11月11日,2025年“智慧之光”湖北省院士專家及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在武漢舉行,院士專家、博士后創新創業代表,以及高校、市州人社部門、企業、科創服務機構代表共400余人齊聚洪山大廈,共繪科技成果轉化的“荊楚畫卷”,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貢獻“智慧之力”。

2025年“智慧之光”湖北省院士專家及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趙玲 攝)

創新之約,搭建成果轉化“黃金橋”

“我們循光而上,傳承荊楚大地生生不息的創新基因;我們追光而遇,奏響科技賦能支點建設的創新樂章!焙笔∪肆Y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李述永在致辭中表示,八年來,“智慧之光”已吸引千余位院士和高層次專家參與,累計發布成果與需求超2700項,成為湖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匯聚創新力量的“金字招牌”。

此次活動以“創新引領‘十五五’,智慧聚力建支點”為主題,首次將博士后群體納入參會范圍,并邀請科創服務機構全程介入,構建起“院士領銜、專家參與、博士后接力、資本護航”的協同創新體系,F場14個專家成果轉化項目集中簽約,金額超5700萬元。

科技之光,照亮產業升級新路徑

在成果展區,一批解決產業痛點、填補國內空白的創新技術格外引人注目。尋途科技團隊帶來了全球首款面向大規模應用的可見光高精度定位系統。“室內GPS信號受遮擋后精度會大幅下降,我們的技術可實現厘米級定位,成本更低、信號更穩定。”團隊核心成員張昊博士表示,這項突破使室內外無縫定位成為現實,目前已與多家單位達成合作意向。

2025年“智慧之光”湖北省院士專家及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對接活動成果展區(央廣網發 湖北省人社廳供圖)

一心回鄉農業科技公司展臺前,用秸稈制成的吊秧繩、全降解地膜等產品吸引了眾多目光。該企業總經理潘慧菁介紹,團隊研發的生物降解材料成本已與普通塑料相當,在武漢市黃陂區等地推廣應用,既解決了農業面源污染,又實現了固廢資源化利用。

現場展出的“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央廣網記者趙玲 攝)

“我們實現了從一個樣本輸入到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結果自動輸出的系統化突破。”美光硅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亞光教授告訴記者,其團隊研發成功的血液精準檢測系統不僅可以用于腫瘤細胞良惡性檢測,還能判斷腫瘤類型,目前正從腫瘤早篩向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癥等慢性病的血液標志物的精準檢測拓展。

人才之力,激活創新發展新動能

“智慧之光”不僅是成果展示的窗口,更是人才與產業對接的紐帶。活動現場特設“揭榜領題”環節,通過企業“出題”、專家“解題”、市場“閱卷”的形式,精準匹配7項技術需求與專家團隊。

支撐這些創新成果加速落地的,是湖北精心打造的人才發展生態。從“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體系,到“楚才卡”一站式服務,再到“博士后倍增計劃”,湖北正以全鏈條政策體系破解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

2025年“智慧之光”湖北省院士專家及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現場的“湖北博士后”展區(央廣網記者趙玲 攝)

“種子深根沃土,終成參天大樹;創新厚植產業,方顯卓越價值。”李述永說,湖北將繼續營造陽光雨露更加充沛的創新生態,讓更多“科研之花”在荊楚大地上結出“產業之果”。

據悉,“智慧之光”是促進湖北省院士專家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對接的品牌活動,由中共湖北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湖北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承辦,各方協同搭建起跨領域、深層次的創新創業對話舞臺。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