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農商互聯大會400余家企業曬好物 太空香米飽滿細長清香獨特

掃碼點單,一分鐘,機器人咖啡師就能做出一杯香濃的現磨咖啡;開袋加熱,三分鐘,在家就能吃到堪比餐廳風味的蒜蓉小龍蝦……

11月12日至13日,2025全國農商互聯暨鄉村振興產銷對接活動在湖北宜昌舉行。來自全國27個省市區的400余家企業齊聚一堂,其中湖北企業占一半以上,集中展示新產品、新技術,不僅搭建起產銷對接的大平臺,也為農業產業拓展出新的發展空間。

健康消費成主流

“瘦身肥魚”現場簽下大單

展銷會現場人頭攢動,來自全國各地特產琳瑯滿目:宜昌肥魚、潛江小龍蝦、平遙牛肉、龍口粉絲、盤錦大米、吉林長白山人參……一個個熟悉的地標產品紛紛亮相,香氣四溢,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品嘗、詢問。

不少商家掛出“純綠色、無添加”的招牌,這背后,是消費者偏好的顯著轉變:人們不再一味追求“更大、更甜”,而是轉向“更新鮮、更健康”,這一趨勢在本屆展會的采購訂單上得到了直接體現。

在宜昌肥魚展臺,一份日銷3萬斤的訂單剛剛與上海中浦智慧城簽約。這可不是普通的肥魚——“我們賣的是‘瘦身肥魚’。”宜昌市肥魚協會副秘書長覃君蘭介紹,這些魚經過清水養殖,減了脂、增了肌,肉質緊實,脂肪含量也低。“目前客戶指定要2—3斤的‘瘦身肥魚’,如果市場反饋好,日銷量有望擴大到8萬斤。”

來自黃岡的艾草養生類產品受到眾多客戶關注,湖北蘄艾古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一之說:“除了艾條,艾草經過加工已經衍生出1200多款產品,涵蓋日化、醫療、保健等領域。” 艾灸貼、艾葉衛生巾、艾草精油……活動現場體驗區人氣爆棚,引來參觀者紛紛駐足試用。

據初步統計,本次展會已有34家企業與采購商在現場完成簽約。

科技賦能產業鏈

“太空香米”每斤賣到300元

行走在展區之間,科技型企業已深入農業全鏈條,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融入農業場景,為傳統農產品注入升級活力。

一臺來自深圳的“機器人咖啡師”被觀眾層層圍住,約2平方米的透明操作亭內,機械臂靈活抓杯、萃取咖啡、旋蓋貼標,伴隨咖啡機的嗡鳴聲,不到兩分鐘,一杯現磨咖啡便從出餐口送出。

“需要接上下水嗎?能做多少種咖啡?”恩施參展商陳功銘上前詢問,靈犀咖啡商務經理楊心語回應:“內置4桶純凈水,可連續制作超過200杯。我們擁有50多種飲品配方,除咖啡外,也支持奶茶、果汁等,走大眾路線,單杯定價9.9元至13.9元,二代機器人售價9.8萬元,目前全國已有70多家機器人咖啡館投入運營。”

“這要比開傳統咖啡館成本低得多。”陳功銘說。

不遠處的湖北金廣農業展臺同樣科技感十足。蔚藍色禮盒上印有白色宇航員圖案,里面裝的是名副其實的“太空香米”。公司銷售總監陳鵬拿起一包米介紹:“我們的稻種曾隨神舟飛船遨游太空,太空中的高真空、強輻射等特殊環境,能引發地面難以實現的有益誘變,使稻谷更細長飽滿,還散發獨特清香。”

他說,除太空育種外,種植過程也全程踐行原生態綠色標準,不使用農藥,從而保障高端大米的純粹品質。“目前這款太空香米售價為每斤300元,是我們以科技賦能農業的成果。”

即食風潮迎升級

“從田間到餐桌”距離不斷縮短

在當前物流高速發展、網絡零售持續擴容的背景下,農產品如何精準響應市場,實現從“產得出”到“賣得好、吃得好”的跨越?

本屆展會上,即食化、便捷化已成為農產品深加工的突出趨勢。從“原料輸出”轉向“食品呈現”,農業產業鏈不斷縮短“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讓地道風味輕松走入千家萬戶。

荊楚優品館內,麻辣與蒜香交織撲鼻——潛江小龍蝦展位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潛江楚蝦王食品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張昊楠介紹,公司在每年蝦肉最飽滿的旺季進行標準化加工,采用鎖鮮包裝與復合調味工藝,簡單加熱即可還原現烹口感。“除了經典蒜蓉、麻辣味,我們還推出蒜薹、檸檬等新口味,年銷售額已突破1.2億元。”

“來碗面皮!”陜西展區里,一碗碗搟面皮經微波加熱1.5分鐘,加入地道料汁,瞬間醋香撲鼻、口感筋道。同樣受歡迎的,還有空氣炸鍋一分鐘即食的湖南臭豆腐、開蓋即飲的燕窩銀耳羹,以及加熱后香濃軟糯的洪湖藕湯。

顯然,一批農企正從“原料供應商”向“食品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借助鎖鮮技術、調味研發與便捷物流,在保留傳統風味的同時,賦予農產品新的消費場景與產業價值,展現出“小特產”背后的“大食品”格局。

這一趨勢背后,是流通渠道的深度融合與市場規模的穩步提升。追溯云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余意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7.4%,預計全年總額將接近8400億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云)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