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8月25日消息(記者鄧子依)8月25日,“活力中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活動在武漢啟動。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近年來,湖北經濟發展成績斐然,經濟總量已先后站穩4萬億元、跨越5萬億元、邁上6萬億元臺階,提前一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走出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
當下,湖北大地處處洋溢著經濟穩定增長、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干部干事創業的蓬勃活力。
“活力中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活動情況介紹會現場(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科技創新是湖北活力的核心驅動力。湖北堅持把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國重點實驗室增至45家、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164家,10家湖北實驗室高效運行,全省匯聚了82位院士、41.5萬名研發人員、1121萬名技能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在成果轉化方面,湖北推動“百花齊放式”的轉化模式,2024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5500億元,今年上半年更是誕生了全球首款北斗全頻點高精度芯片等10余項重大成果,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同時,湖北設立7000億元政府引導基金群,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萬家,社會融資規模超13萬億元,打造了“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
現代產業為湖北活力筑牢了根基。湖北以新質生產力為導向,布局25個未來產業新賽道,研制10款人形機器人,實現腦機接口產業化突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35%,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湖北以“智改數轉”破除傳統產業路徑依賴,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目前,5G基站達17.6萬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上半年增長40%以上,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此外,湖北還做大做強“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和5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三大產業達到萬億級規模,9個中試平臺入選國家首批重點培育名單,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雙向開放為湖北活力拓寬了發展空間。湖北重塑“九州通衢”交通優勢,實現“市市通高鐵”,花湖國際機場開通104條貨運航線,構建了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為物流運輸和人員往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對外貿易方面,湖北鏈接“九州通商”,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60多國設立160個海外倉,上半年進出口總額突破4000億元,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同時,湖北優化“九州通融”環境,連續3年為經營主體降本超千億元,市場主體年增百萬戶,上半年入境旅客同比增54.89%,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開放氛圍。
區域協同的競相發力,激活了湖北發展的全局。武漢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襄陽、宜昌躋身全國城市50強,武漢都市圈、“武襄十隨”“宜荊荊”產業集群加速成長,形成了多點支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湖北8個縣躋身全國百強,縣域城鄉加速融合。十大農業產業鏈產值突破萬億元,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在國家年度考核評估中實現“9連好”,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民生福祉的持續增進,凝聚湖北發展合力。湖北積極推動楚商回鄉、校友回歸,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增就業連續4年超9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連續3年超過40萬人;每年推進十大類民生項目,城市10分鐘、農村30分鐘醫療圈基本形成,讓群眾能夠便捷享受到醫療服務。長江干流水質保持Ⅱ類及以上,平安穩定態勢鞏固,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為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注入了持久活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GDP增長6.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9%、進出口總額增長28.4%,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全國靠前、中部領跑。湖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穩固,在中部地區崛起中的引擎作用更加凸顯,正以昂揚的姿態向著更高目標邁進。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