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熊 悅
11月9日,興業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于2025年11月7日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于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開業的批復》,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已批準該行全資子公司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銀投資”)開業。由此,首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以下簡稱“AIC”)正式亮相。公告顯示,興銀投資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0億元。
“興銀投資開業,標志著興業銀行在服務國家戰略、賦能實體經濟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興業銀行表示,興銀投資將依托專業化、市場化的債轉股及相關業務,加大支持科創企業與民營企業,通過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有效降低杠桿率,精準服務新質生產力,為實體經濟注入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今年3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起設立AIC。隨后,AIC擴容明顯提速,原本以國有大行為主導的AIC陣容持續不斷加入新成員。5月份以來,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等商業銀行先后獲批籌建AIC。截至目前,6家國有大行AIC已配齊,3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拿到AIC牌照。
根據公開信息,工、農、中、建、郵儲、交通6家國有大行旗下AIC注冊資本分別為270億元、200億元、145億元、270億元、150億元、100億元,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3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旗下AIC注冊資本分別為100億元、100億元、150億元。
AIC從誕生之初專注于市場化債轉股,已逐步演變為在降低企業杠桿率、股權投資支持科技創新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綜合性投資機構。
“AIC股權投資試點擴圍,為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市場注入多重利好。”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商業銀行龐大的資產規模和穩健的資金來源,使AIC能為科創企業提供長期、大規模的股權資本;其次,銀行系AIC打通“債權+股權”雙輪驅動通道,既可通過債轉股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又能在早期介入股權投資,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形成“商行+投行”協同效應;此外,銀行積累的企業征信數據、行業研究能力與AIC的股權投資專業性結合,有助于更精準識別優質科創項目,引導資源向硬科技領域傾斜。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告訴記者,當前AIC已成為支持科技創新的關鍵力量,投資覆蓋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領域,助力科技企業突破關鍵瓶頸,真正實現“投中有貸、貸中有投”的金融服務新范式。
“當前AIC在支持科技創新中,還存在退出渠道較窄、專業能力偏弱等難點。下一步可從打通退出通道、打造專業化隊伍等方面破局。”田利輝說。
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驅動下,預計后續將有更多AIC獲批籌建,部分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頭部區域銀行有望加入AIC設立行列,形成“全國性+區域性”的行業格局。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