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11月12日消息(記者張海東 實習記者趙晶婷)“以前忘帶材料得跑兩三趟,現在家人發張照片就能現場打印,帶娃辦事有專門的母嬰室可落腳,行動不便還能讓村委會代辦,這大廳真是把我們的難處放在心上了!”在青海郭勒木德鎮便民服務大廳,剛辦完醫保報銷的村民對著窗口豎起了大拇指。這個地處昆侖山腳下、村落散落的鄉鎮,正用“六個辦”機制與細節關懷,讓曾經的辦事“老大難”變成了如今的“一次成”。

群眾在便民大廳辦理醫保業務(央廣網發 趙晶婷 攝)

郭勒木德鎮最遠的紅柳村距鎮政府17公里,曾是當地群眾辦事的“老大難”。“老百姓跑一趟不容易,我們多費點勁,讓大家少跑腿。”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張建娜的一句話,成了大廳全體工作人員的行動準則。為破解“遠”和“繁”的痛點,大廳推出“馬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一窗辦、網上辦、加速辦”機制,將“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從承諾落到實處——村委會提前收集辦事信息,利用微信群實時解答材料疑問,就算忘帶原件,現場打印家人傳來的照片就能繼續辦理,群眾辦事基本實現“一次搞定”。

政務服務的溫度,藏在細節里,更暖在關鍵處。大廳里,一應俱全的母嬰室讓帶娃家長在辦事時不用手忙腳亂;行動不便的群眾也無需親自跑腿,村委會提供“代辦服務”,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遇到群眾早到、晚來或業務高峰,工作人員會主動延長服務時間,用“彈性服務”接住每一個辦事需求。

前不久,高校專項計劃報名進入關鍵期,部分農村戶籍學生因戶口變更需緊急核實蓋章,“孩子升學的事耽誤不得!”張建娜和同事們立刻開通綠色通道,哪怕下班后天色已晚,也堅守崗位為學生辦理手續,確保沒人錯過報名時間。“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尤其是涉及切身利益的關鍵事。”這句話,張建娜常掛在嘴邊,更落實在行動中。

如今,這座便民大廳的“實事清單”還在持續拉長:全力破解牧民新村、幸福小區安置戶不動產權證難題,讓居民住得踏實安心;此外,專門開設就業服務窗口,并在今年成功幫助20余名高校畢業生找到心儀工作;同時,不斷擴大低保政策覆蓋范圍,同步推行醫保、社保“一站式辦理”服務,村民出院后攜帶相關證明即可直接報銷,不用再來回奔波。而這背后,正是郭勒木德鎮以“基層社會治理示范樣板地”建設為抓手,將政務服務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

從“跑多趟”到“一次成”,從“遠距離”到“零距離”,郭勒木德鎮便民大廳用高效務實的行動,架起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這份把“急難愁盼”放在心上的服務,不僅讓政務服務更接地氣、更暖人心,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民生動力,讓群眾的幸福感在一件件實事中持續升溫。

編輯:汪曉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