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13日,以“吉金探史·江河共輝”為主題的中華青銅文明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文物局主辦,央廣網陜西頻道、四川頻道、寶雞市委網信辦聯合承辦,將持續至9月底。活動期間,央廣網記者采訪了西安博物院聯合文創設計團隊,了解館藏文物如何借力創新表達煥發新生的故事,感受“吉金”經過巧手所煥發出的新“生命”。
央廣網西安9月9日消息(記者陳鏘)沉睡千年的唐代妝容,正通過創新的文創設計煥發新生,走進當代生活。一支年輕的文創設計團隊與西安博物院攜手,將珍貴的館藏文物元素與現代審美巧妙結合,將“吉金”銅鏡融入可以“裝”進口袋的唐代主題彩妝禮盒系列。這一設計,不僅是歷史妝容的復原,更讓古老文物真正“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近年來,傳統文化熱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陜西通過文創IP授權,拓寬了博物館館藏資源展示渠道,也豐富了博物館館藏資源應用外延,讓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都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創產品已成為連接博物館與社會大眾、增強文化記憶、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例如,2024年,西安博物院開發文具、家居、服飾、毛絨玩具類文創新品10個系列240余種。如今,西安博物院與文化企業廣州摩石文創旗下品牌“iiFan”合作發布聯名彩妝禮盒,系統化復刻唐代妝容體系,在市場上取得了積極反響。
同時,通過將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唐代金背瑞獸葡萄鏡嵌入,該文創展現“絲綢之路” 帶來的藝術交融的成果,凸顯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質,讓靜默的文物通過彩妝藝術真正 “活” 了起來。
“大學時我的專業方向就是文創設計。在我們眼中,西安首先是座‘碳水之都’!所以我們做了很多跟美食有關的作品。”在工作室里,青年設計師吳菲一邊開始新的創作,一邊向記者分享自己對西安的初印象。
吳菲介紹:“在校期間參與鄉村振興等項目時,我就對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產生了濃厚興趣,畢業后更是將其發展成職業追求。”2023年,她加入廣州摩石文創,與團隊成員共同以美食為靈感,早期做了一些跟肉夾饃等特色小吃相關的作品。同時,團隊將設計作品由美食拓展到建筑等領域,推出兵馬俑、唐代妝容等系列作品。
設計團隊此次創作的靈感,源于深入了解文物的過程。吳菲介紹:“我們細致觀察博物館中的唐代仕女俑實物,深入研讀《簪花仕女圖》等傳世古畫中的仕女形象,梳理了《妝臺記》等歷史文獻關于唐代妝容的詳盡記載,融合博物館提供的研究資料,最終確定了設計方案。”
文創設計師正在比對產品(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該系列產品的核心理念是打造“可觸摸的歷史”。廣州摩石文創設計總監陳曦解釋說:“復原其妝容本身就是與歷史的一次對話和詩意回溯。使用者能通過親手化上唐代妝容,在精神層面‘觸摸’到那個時代的文化和審美,體驗跨時空的時代碰撞感。”
陳曦介紹,該文創創新提出“一盤一妝”概念,即每一盤彩妝對應一種唐代妝容,如斜紅妝、桃花妝、時世妝。盤中系統集成了眼影、腮紅與口紅區域,并專門設置了花鈿(唐代女子貼于額間的裝飾)模板區,消費者可以沉浸式體驗完整唐代妝造。
“產品設計巧妙融合了文物元素,例如彩妝盤內的壓花紋飾就源自國家一級文物唐代金背瑞獸葡萄鏡上的吉祥紋樣。外盤采用三維掃描技術,精準復刻了仕女俑儀態。”廣州摩石文創總經理、項目負責人陳汐雅補充道。
“這一聯名系列依托西安博物院從文化內核到設計元素的全鏈條支持,將盛唐風華濃縮于方寸之間。它解決了游客體驗“唐妝妝造”后難以帶走的痛點,為唐風體驗市場提供了新選擇。”陳汐雅說。
從精美的彩妝到實用的掛件,從國潮服飾到舌尖上的聯名,陜西多家博物館正在積極創新,將館藏的無盡靈感,源源不斷地轉化為豐富的生活日常,讓沉睡在博物館里的文物變成游客喜聞樂見的商品,讓文物變得可觸可感,煥發新的活力。 這正是陜西文化通過活化表達,讓歷史溫度觸手可及、讓文化活力躍然紙上的生動寫照。
陜西文化的深厚底蘊正通過年輕化的創意IP,轉化為豐富的生活體驗,不僅“妝點”了當下生活,更為講好中國故事注入源源不斷的鮮活靈感。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