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銅陵的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在一條安靜的街巷里,一輛白色的網約車已準備開始新一天的運營。司機崔秀芝正仔細檢查著車輛狀況,車內整潔如新,車輛駕駛座后方,始終貼著一張醒目的反詐提示貼。在這個以銅聞名的城市里,這位普通的網約車司機,卻在小小的車廂內構筑起一道獨特的反詐防線。

崔秀芝今年47歲,20多年前她從外地嫁入銅陵,一直經營著茶葉生意。2023年因生意不佳,崔秀芝打算轉行,在眾多職業中她選中了網約車司機。“當時我想著自己有15年以上的駕齡,這份職業時間也可以任由自己安排。”崔秀芝坦言。

像大多數網約車司機一樣,跑久了總能遇到一些特別的事情。2024年10月的一個上午,崔秀芝接到一個從銅陵到宣城的跨市訂單。訂單很特別:沒有乘客,只需將一個裝有“重要文件”的包裹送至宣城某地。

“5.3萬元的急用資金,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跨市運送?”看著訂單備注,崔秀芝心里“咯噔”一下。多年的從業經驗讓她瞬間警覺:為什么不用銀行轉賬?這會不會是詐騙?

她立即聯系下單人,對方在電話那頭語氣急促:“就是急用,你別多問,按時送到就行!”

“現在電信詐騙很多,這種方式不太安全。”崔秀芝一邊穩住對方,一邊在心里快速盤算。掛斷電話后,她立即撥通了“110”報警電話。在民警的指導下,她帶著包裹前往就近的派出所。

經過警方核查,這確實是一起典型的以刷單返利為誘餌的詐騙案件。下單人后來在派出所感激地說:“崔師傅,要不是您,我這輩子的積蓄就全沒了!”

這樣的事情,在崔秀芝三年的營運生涯中并非個例。她的車輛駕駛座后方,始終貼著一張醒目的反詐提示貼:“陌生電話要警惕,大額轉賬要三思”。這是她特意從派出所領取的,每當有新乘客上車,她都會適時提醒一句:“可以看看座位后面的提示,現在詐騙花樣多,得多留個心。”

她的細心守護,贏得了乘客們的真誠感激。時常有老乘客打來電話:“崔大姐,我今天路過您常跑的區域,帶了點自家種的蔬菜給您。”

“不用不用,您太客氣了。”崔秀芝總是這樣推辭。

“之前要不是您及時提醒,我那些養老錢就全被騙走了。”

傍晚時分,夕陽在長江水面灑下粼粼金光。崔秀芝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將車輛緩緩駛入充電站。“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可能就能幫到一個人。”這句她常掛在嘴邊的話。

從事網約車工作3年來,崔秀芝始終保持著“零事故、零投訴、零差評”的紀錄,并榮獲“滴滴公益榜樣”、銅陵市“反詐先進個人”、安徽省“十佳”網約車司機。在穿梭城市的過程中,她不僅是一名網約車司機,更是城市文明的擺渡者,用這輛穿梭了20萬公里的“移動會客廳”,丈量著城市的溫度與美好。

監制:汪婷婷

統籌:周然

記者/視頻:鮑玉嬋

聯合出品:央廣網安徽頻道 安徽省總工會

編輯:劉浩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