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淮北9月11日消息(記者徐秋韻)安徽淮北,這座因煤而建、伴煤而興的城市,曾是中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之一。但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轉型發展成為這座城市的必由之路。如今,煤礦的“黑金”時代漸遠,鋁基高端金屬材料產業的“銀光”正在這片土地閃爍。鋁基產業,這個與煤炭毫不相干的領域,已成為淮北“無中生有”打造的新興產業。
在位于淮北高新區龍湖工業園內的安徽國軒象鋁科技有限公司整潔寬敞的生產車間內,鋁基型材經過檢驗后再鋸切下料、散件CNC、清洗、焊接、最終清理等10余道工序后,自動化產線上的新能源電池箱體以每分鐘1套的速度下線,即將裝配到奇瑞、吉利等新能源汽車上。
“目前公司日產電池箱體超1200臺,具備年產50萬套鋁合金箱體、5GWhPACK產品的生產能力。”據國軒象鋁相關負責人介紹,國軒象鋁是皖北首家新能源動力電池輕量化箱體制造基地,2024年,企業完成營收17.5億元,同比增長17%。企業的落地填補了當地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的關鍵一環。
鏈式發展,集群效應顯現
安徽國軒象鋁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淮北市鋁基產業下游產業的核心企業之一。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淮北市鋁基產業整體競爭力顯著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擁有規上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及汽車零部件企業68家,其中再生鋁及陶鋁企業8家、鋁擠壓及鋁板帶箔企業14家、鋁下游應用及汽車零部件企業46家。再生鋁及陶鋁加工能力約113萬噸,鋁材加工能力約83萬噸,下游產品加工用鋁約12萬噸。
國軒象鋁是皖北首家新能源動力電池輕量化箱體制造基地(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走進位于濉溪縣經開區的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中,一卷卷鋁箔材料正通過流水線加工成型。作為濉溪經開區鋁基產業頭部企業,前幾年由于企業產品力不足,年產值不足5億元。但隨著年產18萬噸高精鋁板帶箔項目的建成,力幕新材料一躍成為國內知名的鋁精深加工企業。2024年,企業實現產值36億元。
“我們三分之一的原料來自一公里外的中基電池箔,每年能省80萬元物流成本。”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短短一公里的距離,見證了淮北鋁基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的成效,也顯現了當地不斷招大引強、拓鏈強鏈的決心。企業就近即可完成從原材料到成品的轉換,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2024年,淮北鋁基產業總產值約23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15.4%。1—7月,鋁基產業產值增長12.4%,占全市比重為17.6%;營收增長14.4%,利潤增長281.4%。淮北濉溪縣高端鋁基復合材料產業集群被評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中基電池箔科技生產的0.0045mm雙零鋁箔代表全球最高技術,已進入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的供應鏈體系;銀邦新能源材料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汽車冷卻動力電池熱管理鋁熱傳輸材料等產品,已向比亞迪、寧德時代等知名企業批量供貨……目前,淮北市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鋁基產業鏈體系,從鋁型材、鋁板帶箔到再生鋁、鋁基復合材料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技術賦智,驅動產業升級
同樣在安徽濉溪經濟開發區,安徽亞明鋁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卷卷原料被送入腐蝕機內,經過打孔、擴孔、清洗等工序后,變成鋁電解電容器專用材料陽極箔,這些電極箔最終將被用在通信設備、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等終端設備中。
“我們的產品比容高、轉化率高,深得客戶青睞。”公司總經理蔡敏華說。從江蘇到落戶濉溪,淮北良好的鋁基產業基礎給了蔡敏華很大的信心。
亞明鋁業生產車間(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從2023年底到2024年上半年,亞明鋁業投資近4000萬元完成技改,把4條低速生產線升級為高速生產線,電極箔月產能從50萬平方米提高至90萬平方米。“2025年,我們仍將投入超過40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我們致力于成為國內一流的電極箔供應商。”蔡敏華表示。
據了解,多年來,公司注重產品改良升級與研發,逐年加大研發投入,并且與北京科技大學、淮北師范大學等建立產學研互動,正在籌備電極箔研發實驗室,致力于產品的升級改良。根據企業發展戰略規劃,2條腐蝕高速線已落成,正在進一步籌備高速線加線工作,結合車間數字化改造,打造一個智能化的腐蝕箔生產基地。
在淮北,越來越多的鋁基產業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贏得市場競爭力。
“我們緊緊圍繞‘高端化、集群化、綠色化’發展方向,重點改造提升低端產品,鞏固發展中端產品,謀劃布局高端產品。”淮北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淮北市將持續推動鋁基金屬材料向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電池箔、新基建領域終端產品、鋁基覆銅板及其電子信息應用產品發展,推進工業鋁型材和建筑裝飾鋁型材向高端產品升級,提高制造業發展能級。
從原材料到成品,從上游到下游,淮北市鋁基產業通過科學布局和鏈式發展,實現了企業間的互利共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正攜手并進,共同鍛造新興產業的“鋼筋鐵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