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記者 朱冠安)斑駁的老墻變身“時光畫廊”,稻浪與彩繪相映成趣,古樹公園里童趣盎然……走進北京市豐臺區北宮鎮太南村,一步一景,處處皆畫。今年以來,北宮鎮以“古林鄉韻”人居環境提升項目為抓手,通過“美化添彩、綠化提質、強功增效、煥顏塑風”四大行動,讓太南村從“外在顏值”到“內在氣質”實現雙提升,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
改造后的北宮鎮太南村(央廣網發 北宮鎮宣傳部供圖)
太南村的改造,從“細微處”入手,以“藝術+”為切入點,讓鄉村煥發新生。舊墻上的彩繪《接住童年的紙飛機》,將村民的兒時記憶定格為永恒;稻禾映畫與草頂墻相融,講述著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古樹公園的“樹洞童話”,讓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23處小微景觀串珠成鏈,形成一條“可游、可感、可共鳴”的鄉村美學動線,不僅美化了環境,更讓村民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找回歸屬感,讓游客在漫步中感受鄉愁的溫度。
依托“古樹公園”生態本底,太南村在保留原有鄉村脈絡的基礎上,對公共空間、邊角地塊進行綠化提升,補植鄉土樹種,打造生態微景觀。曾經的閑置空地變成了“口袋花園”,雜亂的邊角地整理為“綠色小品”,村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生活環境更加舒適。綠化不僅改善了生態,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的生活習慣,亂堆亂放少了,主動護綠、愛綠的人多了,鄉村的“綠色基因”正在代代傳承。
改造后的北宮鎮太南村(央廣網發 北宮鎮宣傳部供圖)
人居環境改善,不僅要“好看”,更要“好用”。太南村在改造中注重功能性提升,優化公共活動空間,讓村民茶余飯后有了更多休憩、交流的場所。同時,聚焦村民實際需求,建設集中電動自行車充電棚,有效解決飛線充電帶來的安全隱患和車輛亂停亂放問題,讓村莊更安全、更有序。結合鄉土文化特色,將部分閑置房屋改造為“鄉村書屋”“文化驛站”,定期開展鄉土文化講座、手工藝體驗等活動,既豐富了精神生活,又增強了村內凝聚力。
北宮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太南村的蛻變,為北宮鎮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下一步,北宮鎮將以太南村為示范,按照“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思路,推動更多村莊借鑒“微改造+藝術賦能”模式,實現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同時,結合農文旅融合發展,將各村特色景觀串聯成線,打造北宮鎮“鄉村美學風景帶”,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助力全域旅游發展。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