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3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今年九月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普月”。9月13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贏得未來”2025年懷柔區全國科普月科普薈(大集)主場活動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開幕。9月至10月,除科普薈(大集)外,在懷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園區)、科普基地、區綱要辦成員單位等60余家多元科普力量,將持續釋放科普優質資源,傳播科學知識,為市民群眾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普盛宴。
科普薈(大集)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本次活動采取“1個主場+五大板塊+N個分會場”的方式進行。其中,“1”是科普薈(大集)主場活動。“五大板塊”包括科學家精神追光前行、科技前沿共話新質、科普閱讀啟迪未來、科普陣地新奇打卡、科學文化進基層全民提素。“N”是圍繞五大板塊在多個分會場舉辦百余場主題科普活動。
“懷柔科學城為我們開展高質量科普工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我們希望通過活動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推動高端科技資源科普化,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和向往,推動全民科學素質不斷提升,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科普動能。”懷柔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當天開幕的科普薈(大集)主場活動,涵蓋國科天花板、科技前沿、科普閱讀及文化市集、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業科普五個板塊60余個展棚,以及科學圓桌派、科普報告、科學表演秀等7項特色科普活動和4個主題展。
科學圓桌派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國科天花板板塊,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10余家在懷科研院所的科學“大咖”驚艷亮相,帶來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光學原理揭秘、“‘算’啟乾坤,扇繪國風”科藝融合體驗、“地心透視”“巖石奇遇記”“恐龍密碼”主題游戲、激光加速腫瘤治療裝置等一連串精彩好玩、深入淺出的科技科普展示,讓市民近距離觸摸到科技與生活的緊密聯結,深刻感受到科技創新的無限活力。
在科技前沿板塊,展出大科學裝置展示打卡、機器人、機器狗、磁懸浮+超導浮子雙模型、光電關聯成像系統、多模態智能檢測儀、AI互動體驗等展品,讓市民親身感受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革。同時展出懷柔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優秀作品,展示“后浪”力量的青春風采,展現科技創新源頭活水的蓬勃生機。
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板塊,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農場等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示范點及農業企業,帶來土壤改良檢測技術科普、水培蔬菜、太空育種、蛹蟲草全產業鏈科普等內容,展現出科技為生命健康與農業發展帶來的新可能。
大集特別為災后重建重點幫扶村琉璃廟鎮梁根村,搭建科普助力產業發展的展示平臺,向市民介紹梁根村優質黑木耳的種植“密碼”,為梁根村災后重建增添一份力量。
在科普閱讀及文化市集板塊,中信書店、新華書店·王府井書店、墨上書店等帶來豐富的科技科普書籍、文創產品及科普閱讀互動活動。禧寶露文化中心、懷柔區藏書房等聚焦文化體驗,推出浸烙葫蘆技藝、非遺制香等特色項目,市民在動手實踐中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在行業科普板塊,匯聚各單位各部門等行業科普力量,圍繞科技+文化、防災減災、應急安全、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熱點領域,通過現場講解、模擬演示、互動體驗等形式開展實用科普活動,讓科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為公眾健康與安全筑牢防護屏障。
除五大板塊活動,當天還安排了科學圓桌派、“未來工程師”科普講座等7項特色科普活動,以及“植物神秘的鄰居”昆蟲展、“這有龍·爬蟲動物體驗展”等4個主題展。
活動現場,懷柔區綱要辦為懷柔科技館聯盟第三批成員單位頒發證書。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京北職業技術學院應急救護科普基地、國科科儀(北京)高端科學儀器技術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農場(北房基地)、懷柔喇叭溝門天文科普基地、這有龍·爬行動物體驗館7家單位加入懷柔區“科普大家庭”。截至目前,懷柔區共有66家懷柔科技館聯盟成員單位,面向社會開展高質量科普服務。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