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31日消息(記者周洪)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已有一月。一個月來,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而分行業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在青浦區康浦景庭小區,原來這里小區居民整體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不高。去年9月份,康浦景庭小區開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組織了20多位志愿者組成“365環保衛士服務隊”,幫助和勸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小區物業公司經理陳春華介紹,現在,小區居民分類投放準確率達到90%以上,垃圾減少了約四分之一。陳春華說:“以前沒分類的時候都是混在一起的,我們沒分類的時候有三十幾桶。現在我們二十幾桶。”
此外,某外賣平臺數據顯示,上海區域的無需餐具環保訂單增長迅猛,無需餐具訂單環比6月同期,提升了471%。垃圾分類新政實施后,不少市民在點外賣的時候都會量力而行。
市民王小姐:“點了就吃掉,只要不浪費就好。如果點了很多不吃的話,對你自己而言垃圾分類也會麻煩一點。”
餓了么公關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許多用戶為了方便垃圾分類,在叫外賣的時候都會備注一下。工作人員說:“比如他們在點珍珠奶茶的時候,就會說我只要10顆珍珠,多了我也吃不掉,還要再進行垃圾分類。像有的點燒烤的用戶就會說不要簽子,把金針菇、土豆片和羊肉都放到茄子的盒子里。”
幾天前,上海今年二季度各區以及各街鎮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評測成績單公布,按照綜合指數,崇明、長寧、徐匯、虹口和奉賢五區綜合排名居前五位。成績單引發市民熱議,不少人提出疑問評測的依據是什么?對此,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給出了解釋,各街鎮中居住區達標占比80%及以上的為優,少于30%的為差。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環衛管理處副處長齊玉梅介紹道:“崇明2018年就全面開始垃圾分類工作,今年也在持續發力。浦東新區和金山在歷年中間,它的垃圾桶配置,分類駁運體系包括收運體系建設到去年年底是最慢的。從我們1-3月份統計情況來看,也是這樣。體系不建,又該如何讓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這件事情中來。”
此外,如果四分類桶配置不到位,或者沒有任何形式的宣傳告知,將被一票否決。
垃圾桶配置不到位,同樣還會收到城管的處罰,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上海市城管局今天表示,下月,城管執法系統還將重點加大對收集運輸環節中混裝混運、標識不清、遺撒滴漏等違法行為的整治力度,指導監督收運企業規范作業,履行法定義務。
相關負責人說:“我們一共處理案件872起,針對個人的一些違法環節,勸阻相對人13506次。處置環節來看,比較高的是垃圾桶未分類,占總類的41.4%。接下來我們要針對這些具體問題展開相應的一些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