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挖“四知文化”,建設影視基地,聯動各方資源

閩侯福田村:“微短劇+”開辟發展新賽道

依托“四知文化”IP打造教育基地;成立微短劇創作基地形成文化與產業的雙向賦能,不僅讓村民年人均增收超萬元,更以“石子效應”激活全鄉資源……當前,青山環抱的閩侯小箬鄉福田村,正著力構建起“文化探源—影視體驗—產業聯動”的發展生態循環,提供“文化賦能、影視破局、產業共生”的全新發展范本。

福田村全貌。

深挖“四知文化”

打造廉政教育基地

小箬鄉福田村蘊藏著一處人文礦脈——“四知文化”。

1900多年前,東漢名臣楊震“暮夜拒金”,留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佳話。福田村人正是楊震的后人,他們將“暮夜拒金”的典故化作“清白傳家”的祖訓,代代相傳。

2014年,在村黨支部的引導下,村里成立了“四知文化村理事會”,村民自發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四知文化”建設。四知文化廣場、四知文化宮、青蓮水榭以清廉文化為主題,將福田建設成集教育培訓、文化旅游、民俗體驗為一體的“四知文化村”,為鄉村發展增添強大動能。與此同時,全村20多名黨員還帶頭捐建了廉潔大路碑、故事碑和清廉人物碑刻。在村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全村每戶村民也都在村主干道兩旁捐獻了河卵石刻“清廉格言”。

四知文化廣場上,楊震等人的銅像靜靜矗立。

如今,漫步于福田村內,村道兩旁的“清廉格言”令人目不暇接。走進四知文化廣場,楊震等人的銅像靜靜矗立。四知文化宮內的明君廳、名將廳、清官廳等還以書畫形式展示了楊氏一族廉吏清官、忠勇將領等的形象與故事。福田村黨支部書記楊華容告訴記者,在文化廣場建設之前,村民文化活動沒有場所,他們經常在家打牌,有的甚至賭博。建了文化廣場后,這里成為村民看書、聽戲、彈琴、跳舞的好去處。

四知文化廣場。

如今,這座曾經文化活動匱乏的村莊,被打造成了福州市級黨性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2023年獲評“福建省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

落地影視基地

帶動村民實現增收

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計劃的推動下,福田村敏銳捕捉到文化賦能的新機遇。去年6月,在當地鄉政府、村委會,以及鄉賢、制片人楊大郎的共同助力下,“福田影視創作基地”正式掛牌,標志著這座千年古村正式進軍影視領域。

楊大郎告訴記者,村內保存完好的古厝群、白墻黛瓦的民居與綠樹相映成趣,除了適合拍攝現實題材的短劇外,也同樣適合拍攝古裝等題材的短劇。同時,村后山的原始森林可進行歷史、仙俠等多題材拍攝。新民閩江大橋的通車,將福田至福州市區車程縮短至40分鐘,與在建的溫福高鐵形成“兩小時影視圈”,為劇組入駐提供便利。

同年8月,福建省首部鄉村振興題材短劇《遠方有福田》在福田村內開拍,當地80余名村民被選中擔當群演。除此之外,當地的古厝、非遺牛拳、橄欖等福田鄉村元素悉數被融入劇中。據統計,包括話題、宣傳片、花絮在內,該部短劇目前已在全網各平臺累計收獲超過600萬的瀏覽量。

截至目前,村內已陸續開拍了十余部短劇。劇組駐扎期間,租賃道具、采購食材等多方面消費,可讓村民人均增收萬余元。此外,福田村已吸引省內多所高校將此作為畢業設計取景地,并與陽光學院元宇宙與新媒體學院簽訂外景拍攝協議,共建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

游客在“福田影視創作基地”游玩打卡。

整合鄉域資源

構建協同發展格局

福田村的蛻變,猶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小箬鄉全域發展的漣漪。

作為鄉內文化地標的湖柄村牛頭山遺址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中期,早于曇石山遺址2000年,是一處具有重要價值的河旁臺地型貝丘遺址,保存著青銅器文化、史前文化的獨特印記。通過全息沉浸式投影技術,遺址公園將實現歷史場景數字化重現,與福田村影視創作基地形成“文化探源+影視體驗”特色線路,打造閩都文化溯源新坐標。

尚錦村的印斗古厝群現存96間穿斗式木構房舍,可被改造為沉浸式年代劇體驗區。村內九仙巖的云海奇觀與齊天大圣信仰地猴王廟,更可以被納入古裝劇外景基地規劃,有望形成“古建實景+自然景觀”的復合拍攝空間。

在影視產業驅動下,全鄉特色經濟加速轉型:大坂村依托白地瓜、甘蔗等傳統種植產業,開發劇組特供農產品;中平村整合溫泉資源與山區生態,打造影視休旅配套;尚格村作為“閩侯工藝品產業發源地”,將為影視道具制作提供定制化生產服務。

小箬鄉副鄉長程菲菲表示,這種“一村一品、全域成景”的鄉域資源,既實現了牛頭山遺址文化IP與猴王廟神話元素的題材聯動,還通過影視產業激活傳統資源,實現小箬鄉從福田村的“單點突破”邁向“全鄉域協同”的發展格局。他們希望通過構建“文化探源—影視體驗—產業聯動”三位一體聯動發展模式,力爭打造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福田村的橄欖遠近聞名。

交通小貼士

福州市區—福銀高速—福蘭線、X116—福田村。(記者 陳木易/文 林雙偉/攝)

編輯:羅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