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9月14日消息(記者羅世偉)9月13日,國內首部系統研究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專著《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構建與研究》在“2025醫院合作與發展羊城國際論壇——縣級醫院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正式發布,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及主流媒體記者參會。

該書由基層醫改專家李文華研究員領銜創作,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為國內首部系統性聚焦該領域的專著,填補了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理論研究空白,全面闡述了中國特色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創新構建路徑,為我國基層醫改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南。

該書由梁萬年、周文霞、姚志彬等權威專家作序推薦,其學術價值與實踐指導意義獲得業界高度認可。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萬科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梁萬年教授高度肯定了該書的價值:“本書通過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試點建設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為我們揭示了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同時,主編及編委們并沒有止步于問題的揭示,而是進一步探索并構建了粵北地區推動衛生健康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策略模型。這一模型的構建,為粵北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的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體現了主編及編委們深厚的學術素養和卓越的創新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原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周文霞教授從人力資源視角介紹了該書的核心價值:“在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中,人力資源是核心要素,但‘缺醫’這一現象幾乎是基層醫療機構的通病,這實質上是醫療人才職業生涯規劃管理上的問題,只有真正提升到省級以上綜合平臺,才能更好地、更系統地重塑醫療隊伍職業生涯的整體規劃。該書適時地提出了破解之道,探索構建出‘人才良性循環的整合型發展平臺’這一創新制度,為解決基層醫療人才困境提出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對該體系的構建與研究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黨組書記、主任劉利群對該專著的出版專門批示,“支持基層,探索模式,深入思考,總結經驗,值得肯定。”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新書發布:構建整合型體系,推動基層衛生高質量發展

該書主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專職黨委副書記李文華研究員在發布儀式上分享了該書的創作背景與核心價值,“在內容上,該書以廣東省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粵北地區為核心樣板區域,通過解析該地區在體系構建過程中面臨的結構性矛盾與實施難點,形成了極具參考價值的研究范本。再基于全國多地實踐經驗,系統提出了整合型基層服務體系的構建路徑,旨在推動基層衛生服務從‘碎片化’向‘一體化’轉變,真正實現‘以健康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人民衛生出版社資深編審王締全面介紹了該書的創新性貢獻,并從出版專業角度闡釋了本書的選題價值,“在方法上,該書創新性地采用政企研學醫跨界融合視角,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制度經濟學分析工具,重構了醫療資源配置的底層邏輯。團隊通過系統梳理試點建設中的堵點問題,構建了粵北地區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策略模型,為全國整合型體系建設提供了兼具理論深度與實操性的解決方案,充分彰顯了研究團隊的學術創新能力和綜合研究能力。一部基層醫改史,本質就是一部社會公平進步史。該書揭示了衛生健康體系變革與社會公平演進之間的內在關聯,其所構建的理論框架,將為全國整合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南,其經驗與思想將深刻影響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未來發展。”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專家研討:共話整合型服務體系的挑戰與機遇

在隨后的學術研討環節,來自政府、醫學、公共衛生、政策研究等領域的權威學者圍繞本書的核心觀點展開深入討論,為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政策視角:如何推動體系整合落地?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體改處副處長馬聰指出:“基層整合型體系的核心目標是讓群眾‘少生病、好看病、看好病’。本書的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涵蓋科技應用服務模式創新、理念轉變、資源高效整合以及跨行業合作的全方位戰略,其以探索建設一個更加貼近民眾需求、高效運行且具有韌性的基層健康服務“重要制度”為核心目標,正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微觀體現,為中國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廣東省政協委員、省二醫派駐東莞市寮步鎮人民醫院副院長林周勝博士發言,“我們在寮步鎮人民醫院的實踐以及多地調研發現,基層醫療機構最需要的是‘賦能’而非簡單‘下沉’。本書提出的‘構建人才良性循環的整合型發展平臺’模式,破解了基層醫院醫療人才緊缺的問題,能夠有效提升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瞿紅鷹表示,“在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構建和研究開始系統性起步,省二醫醫療集團發展順利,也正是該理論在實踐中得到初步驗證,取得的效果很好。”

實踐視角:基層如何提升服務能力?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王欣副教授高度肯定該書的實踐指導意義,該研究成果已在廣東省級醫療聯盟的實踐中得到驗證。由李文華研究員所在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牽頭,聯合18家跨區域醫療機構組成聯盟,成員單位遍布在粵東、粵西、粵北以及珠三角等多個區域。醫療聯盟內試行醫療人才的良性循環流動,從招聘、培訓到流動等各個環節,制定了一系列實操性極強的規章制度,真正實現醫療人才資源的良性整合,為破解基層“缺醫”難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廣東省農墾總局社會事業處處長、廣東省燕嶺醫院黨總支書記藍華明對該國企醫院在得到省二醫幫助后的變化和服務能力的提升作了介紹,對省二醫推出的整合融合型建設體系給予了高度贊賞。

基層視角:如何增強居民獲得感?

省二醫派駐云浮市云安區第二人民醫院院長鄭明奮深有體會:“我們是省二醫首家創新融合的業務主導型緊密醫聯體試點單位,在三年的探索中,獲得了系列成果。”據介紹,該院自與省二醫建立業務主導型緊密醫聯體關系后,成效是顯而易見的,一是依據重點建設“強專科 小綜合”的學科發展思路突出品牌效應,強化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醫康復科兩個專科發展,逐步帶動及優化綜合科室,同步發展完善泌尿外科、骨科以及呼吸內科等11個專科,開展新技術73項,促使醫院業務得到全面提升;二是與毗鄰的福利服務中心簽署醫養深度融合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全程托管醫療服務,定期開展臨床查房、康復治療及健康教育活動,開展醫養融合新模式;三是推行一系列提質降耗措施,醫院負債在逐步遞減,成為云浮市四家收支平衡的公立醫療機構之一。對此,云浮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認為這是一項富有成效的“為民造福”工程。

羅定市羅城醫院院長龐福梅欣喜地分享道:“近年來,為推動醫防融合、加強基層慢病管理,探索主動健康醫院建設,羅城醫院通過引進省二醫整合融合型緊密醫聯體建設模式,構建起了覆蓋“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隨訪”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為破解縣域慢病管理難題提供了全新思路。羅城醫院也憑此榮獲2025年全國縣域慢病管理優秀案例”。

省二醫派駐茂南區婦幼保健院院長郭蕾表示“自與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合作以來,茂南區婦幼保健院以技術、管理、人才和服務‘四個穿透’為核心,全面融入整合型建設體系,形成鮮明特色。”據了解,該院通過專家派駐和專科聯盟,實現了42項新技術落地,一年內科研立項10項,構建“篩查—診療—康復”一體化服務鏈。管理上移植省二醫標準流程,推動雙向轉診和黨建業務融合;人才方面以“師帶徒”、進修引進強化本土梯隊。可以說,醫院整體服務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已成為區域婦幼健康領域醫聯體建設的示范標桿,年度婦幼績效考核達標,并獲得茂南衛健頒發的“創新典型獎”。

廣東省政府參事、廣東省鄉村發展協會理事長鐘韶彬表示,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理論對廣東省鄉村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尤為重要,未來將會在該理論指導下更深入地開展實踐探索。

產業視角:如何在基層開展產學研融合創新?

來自衛生健康產業發展領域的代表,佛山現粒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麗君和北京康方智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洪潤表示,“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理論的構建蘊含較大的發展機會,后續會積極關注并繼續開展基層衛生領域的產學研融合創新。”

媒體視角:如何更好地發揮媒體作用服務基層衛生事業發展?

人之初雜志社副總編輯、主筆宋炳軍介紹,“作為資深的媒體人,深知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此次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理論的構建和研究顯得尤為珍貴,未來會呼吁更多媒體給予大力宣傳和支持。”

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廣東省衛生廳廳長、廣東省醫學會會長姚志彬教授高度評價并作總結發言:“主編憑借多年管理經驗和10年企業醫院的經驗積累,立足全國乃至全球的廣闊視野,又帶領團隊深入粵北地區以及湘南、黔南、浙江等地進行了歷時5年的實地調研,對中國特色基層衛生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刻探尋,從而構建出了中國特色基層衛生發展路徑的研究框架,提煉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整合模式,具有極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整合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構建與研究》的出版,不僅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系統性理論研究的空白,更為“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地提供了可操作的解決方案。專家們一致認為,本書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價值將對我國的基層衛生改革進程產生持續影響,并不斷推動我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向更高效、更公平、更具可持續性的方向進行發展。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