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雄安9月8日消息(記者王藝霖 見習記者李瑤)在雄安,算力如水流般無聲浸潤整座城市,北京的創新種子悄然落地生花,全球的未來技術爭相在此“試煉”。9月8日,“協同發展譜新篇”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首站走進雄安新區,京津冀三地記者團深入探訪,切身感受這座未來之城如何以數字底座、創新生態、場景開放,加速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
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央廣網發 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 供圖)
“這里是雄安數字城市建設的核心樞紐,也是雄安的‘城市大腦’。”雄安云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劉鑫介紹。走進雄安城市計算中心,記者被充滿科技感的園林化機房深深吸引。這里不僅是雄安新區唯一永久性數據中心,更是以邊緣計算、超級計算、云計算設施,為整個數字孿生城市的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提供網絡、計算和存儲服務,悄然構建著“云上雄安”的數字底座。
依托城市計算中心等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雄安新區大力探索數字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未來之城的數字化圖景。同時,“數字孿生”城市,也給百姓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就拿‘多表集抄’系統來說,不僅能為新區居民的水氣熱表具提供遠程自動抄表、繳費服務,還能實時監測居民的用水、用電、用氣等數據,通過智能算法進行精準分析。”劉鑫舉例說道,如獨居老人長時間沒有用水數據,會第一時間自動報警,并直接通知社區工作人員,電話詢問或是上門查看,避免獨居老人發生意外無人知曉的情況。
而在距此不遠的中關村科技園內,北京中關村的“創新基因”已注入雄安。園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為核心,積極承接北京科創資源,打造“兩地”“兩區”——不僅是空天信息產業集聚地,京津冀高端資源集聚地,更是中關村集成服務示范區,新產品、新技術轉化應用示范區。
“我們來雄安,不是簡單搬遷,而是擁抱一片能實現技術跨越的新土壤。”雄安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偉華坦言,雄安創新的土壤、政策的支持是吸引企業落地的關鍵引力,“這里不僅有政策的支持,還有稅收優惠、房租、用人等補貼。而且,雄安將很多像我們一樣的企業聚集起來一起發力,實現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在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科創園,技術與應用正在實現“雙向奔赴”。進入展區,場景匯的創新成果琳瑯滿目,覆蓋數字智能、綠色低碳、智慧生活等多個領域,科技氣息撲面而來。
機器人能采摘能滅火、AI輔助中醫問診、腦機接口輕松取物……這樣的場景在這里成為現實。“這是我們的北斗智慧城市地上地下一體化平臺,它讓在地下車庫用北斗導航找到車位成為可能。”中國鐵塔通信研究院研究員劉翔介紹,“運用‘北斗+5G室分’室內定位技術可以在地下停車場進行精準導航,解決‘找車難’的問題。”
在未來之城場景匯科創園,科技氣息撲面而來(央廣網見習記者李瑤 攝)
此外,園區不僅為新技術提供展示窗口,更形成“展示+評價+交易+風投+孵化+應用”的全鏈條閉環,搭建未來之城創新創意成果展示交易平臺,推動創新成果從賽場走向市場、從概念走向應用。
媒體團在探訪中清晰感受到,雄安城市計算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和未來之城場景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共同構成“數字底座—創新生態—場景開放”的協同體系。城市計算中心為數字化提供底層能力,中關村科技園為雄安新區導入創新資源和項目,場景匯則助力技術成果加速孵化和轉化——三者環環相扣,形成有機整體。
有記者感慨:“雄安的協同,不僅是京津冀之間的協同,更是技術、產業、政策與城市發展深度結合的協同。”如今,這座未來之城正以數字為基、創新為核、場景為媒,書寫京津冀協同發展下一個十年的新篇章。
接下來,活動還將深入走訪廊坊、唐山等地,持續展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果。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