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廊坊9月9日消息(記者王藝霖 見習記者李瑤)“原來我們的每一次掃碼支付、每一趟地鐵刷臉進站,背后都離不開算力支撐!”9月9日,在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看著閃爍的服務器指示燈,隨團采訪的年輕記者忍不住感嘆。當日,“協同發展譜新篇”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第二站來到廊坊,記者團深入京津冀大數據中心、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在“數”與“智”的碰撞中,觸摸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強勁脈搏。

高空俯瞰廊坊京津冀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外形猶如一艘“乘風破浪、勇立潮頭”的巨輪。站在該建筑頂層向西北方向望去,北京的輪廓時隱時現。

數據從這里傳到北京,只需要2-3毫秒。什么概念?眨個眼的功夫,數據已經跑了好幾個來回。

憑借著區位優勢,早在2009年,為搶抓北京大數據產業溢出機遇,廊坊在河北率先謀劃布局數字產業,規劃建設開發區大數據產業園。

京津冀大數據中心內展示的機器人(央廣網見習記者 李瑤 攝)

在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恒溫恒濕的機房內,一排排數據中心機柜整齊排列,每秒超過千萬億次浮點運算的數據洪流正在此奔涌不息,算力服務直通全國。

算力,簡單來說就是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它作為數字時代的核心資源,不只關乎生活,更賦能千行百業。“廊坊是河北最早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城市,緊鄰京津,數據延時低,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總經理趙紫銅稱,中心總規劃算力300P,采用“鯤鵬+昇騰”多元算力架構,為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提供普惠算力服務。

目前,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與北京交通大學合作的“天佑大模型”,通過AI檢測軌道缺陷,提升運維效率;與河北數智聯合孵化的智能檔案助手,已應用于實際檔案管理系統中,并通過與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融合,使效率提升了至少30%。

“我們已服務京津冀乃至全國的超百家企業。”趙紫銅表示,算力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水電煤,它正從技術概念轉化為生產力工具。

近年來,不少科技企業落戶廊坊,他們看重的,除了本地強大的算力資源,還有廊坊在全省率先推出的“算力券”優惠政策,這對企業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提供了充足的算力支持。

離開“數字云端”,記者團走進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瞬間被眼前的場景震撼:數百臺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細如發絲的銅絲在機械臂間精準纏繞,最終匯集成車用線束——這些看似普通的“線疙瘩”,卻是新能源汽車的“神經網絡”。

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央廣網見習記者 李瑤 攝)

“這條生產線專供北京奔馳新能源汽車,平均每4秒就可以下一根線。”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工藝工程師劉炎捷告訴記者,一輛汽車的正常安全行駛,離不開遍布車身的精密導線系統。從系統供電、信息顯示到故障診斷提示,至少需要1500條導線。

2022年開始,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組建研發團隊,專門攻克新能源汽車的線束品類。經過四年的發展,目前研發團隊已超百人。萊尼線束產品也從單一的汽車低壓線束發展為低壓線束、高壓線束和零部件,成為北京奔馳等知名品牌供應商。

萊尼線束的轉型折射出京津冀汽車產業的深層變革。數據顯示,目前,京津冀三地汽車產業實現產值已經超過8400億元,成為京津冀制造業的“首位產業”。與此同時,河北220余家零部件企業進入北汽、小米、理想等整車企業供應鏈,京津冀一小時汽車零部件配套圈日趨完善。

“以前覺得協同發展是大規劃,今天才明白它藏在機柜的嗡鳴里、AI模型的代碼里、線束的每一根導線上。”采訪結束后,一位記者在筆記本上寫道。

編輯:李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