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刑事警情下降6.2% 數智大腦護航 武漢萬億經濟

武漢公安建設警務支援中樞“5110”系統。 (湖北日報通訊員 詹綰 攝)

2025年上半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萬億元。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8月26日,武漢市公安局通報,隨著“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深度融入超大城市治理,今年以來,該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6.2%,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9.7%,為武漢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筑牢安全屏障。

物證比對 最快3分鐘出結果

“電動車被盜2小時就找回,警察效率真高!”武昌區市民李先生領回失而復得的電動車時感激地說。

一起起民生小案的高效偵破,是武漢公安破解傳統警務“資源分散、響應滯后”的成果。據介紹,武漢公安搭建了“市、區、派出所”三級聯動偵查網,組建6個戰區快反隊與18個區分局聯動,情報指揮、大數據、刑事偵查、基礎管控、執法辦案等“五大中心”全面升級。

數智化工具讓效率再提速。“過去提取物證后,要2到3天才能比對,現在用‘鑫警務’APP現場采集,最快3分鐘出結果。”江岸區分局刑偵民警唐駿說。

武漢公安還建成警務支援中樞“5110”系統,整合100多項業務能力。民警在線提交需求工單,就能獲得跨部門支援。“一點發起、全網響應”,合力打造高效法治環境。

22個風險類目全感知、全預警

“義警來了!別沖動!”7月29日晚,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錦繡龍城夜市,攤主因肉夾饃分量與顧客發生爭執,“光谷義警”立即到場處置。派出所民警趕到時,事態已平息,攤主為顧客重做食物,矛盾順利化解。

以“光谷義警”為代表,武漢公安已組建起6546支“江城義警”隊伍,共5.6萬余人,涵蓋安保人員、社區居民等多元群體,成為超大城市治理的堅實力量。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才能守住安全底線。”武漢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公安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基層治理:建設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22個風險類目全感知、全預警;社區民警通過兼任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推動“黨務+警務+社務”協同;東湖高新區茅店派出所還邀請法官、律師駐點警務室,提供“調解+速裁”一站式服務。

今年以來,武漢市累計排查矛盾糾紛風險隱患19.2萬起,化解率達99.7%。

民呼警應 優化創新市場環境

“企業和群眾有需求,我們就有響應。”武漢市公安局政務服務支隊支隊長黃旭光介紹,緊盯“高效辦成一件事”,武漢公安新建市級公安政務服務專區,實現身份證、居住證等高頻事項“一站辦理”;車駕管業務實現“一網通辦”。

在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領域,武漢公安開設全國首個低空經濟服務窗口,建立低空飛行監管平臺;推進“車路云”一體化試點,搭建智能網聯平臺,為產業發展營造安全有序環境。

為助力打造“演藝之都”“賽事名城”“展會之都”,武漢公安創新實施大型活動并聯審批、主要場館“一館一策”等政策,將審批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對市場反響好的臨時演出開辟快速通道。今年,武漢公安已圓滿完成2881場次大型活動安保任務。

此外,武漢公安還對100家高新技術企業、100項核心技術實施“雙百名單”保護,用法治“硬保障”撐起企業發展“軟環境”。

武漢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警務改革,為武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然 通訊員 武龔萱)

編輯:趙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