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9月12日消息(記者鄧子依 實習記者張靖迎)9月12日,黃鶴樓文化展示館正式開放。作為首座集中展示黃鶴樓1800余年深厚積淀的文化殿堂,展館全景講述了屬于這座“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千古傳奇。
據了解,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1800多年來,歷經歲月更迭,屢毀屢建。1981年10月黃鶴樓再次重建,1985年6月落成,以嶄新之姿屹立于武漢蛇山,成為一座璀璨的文化地標。
黃鶴樓文化展示館序廳(央廣網發 張靖迎 攝)
黃鶴樓文化展示館位于黃鶴樓公園東門游客服務中心,面積1700余平方米,由“序廳+四大展區”組成。全館以“黃鶴歸來”為主題,選取三國、清代、當代三個時期的黃鶴樓組成一幅跨越時空的山水畫,呈現在展館入口處。
所有關于黃鶴樓的歷史疑問,都可以在展館內找到權威解答及出處。黃鶴樓在不同時代擁有的風貌,也可以通過館內展示的多幅自宋代以來的繪畫和圖片直觀領略。各種打上了黃鶴樓印跡的新老物件,如過去的門票、郵票、年畫、座鐘、陶罐、油印機,以及激光切割的微型黃鶴樓,都聚在展館內,濃縮著時代的發展進步。
黃鶴樓文化展示館里的老物件(央廣網發 張靖迎 攝)
詩詞走廊是展館一大特色。古往今來,崔顥、李白、岳飛、毛澤東等900多位詩詞家為黃鶴樓留下近1500首詩詞。展館內搭建了一條詩詞走廊,用傳統書法、多媒體技術等方式串聯起歷代文人墨客為黃鶴樓書寫的千古名篇,彰顯“中華第一詩樓”的底蘊。
詩詞走廊(央廣網發 張靖迎 攝)
為了增加游客互動感,館內還打造了三屏聯動的多幕戲影廳,可以拍照打卡的皮影戲舞臺和曲藝講壇,觸摸即可360度旋轉的宋、清兩代“電子版黃鶴樓”,以及AI聯詩互動屏,供游客多場景沉浸式互動體驗黃鶴樓文化。
此外,展示館還設置了200余平方米的臨展空間,每隔一段時間推出不同主題的展陳。在黃鶴樓重建開放四十周年之際,首個展覽展出的是當代黃鶴樓總設計師向欣然在40年前,為設計黃鶴樓用美工筆繪制的多幅采風手稿,以及黃鶴樓壁畫作者的創作手稿。每一道線條、每一抹色彩,都讓人們領略到設計師和藝術家們傾注在黃鶴樓上的匠心與智慧。
當代黃鶴樓總設計師向欣然的手稿(央廣網發 張靖迎 攝)
黃鶴樓公園管理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詹才來介紹,黃鶴樓文化展示館實行免票政策,游客可參觀展覽館以后再進園游覽,使游覽更具選擇性和針對性。游客可先漫步展示館,感受黃鶴樓的歷史文脈,再從東門進入黃鶴樓公園,拾級登樓,一覽“黃鶴樓前春水闊”的壯麗景致。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