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印發《遼寧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圍繞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深度強化要素支撐、培育壯大經營主體、依法保障企業權益、全面強化服務保障等五方面提出27條舉措,推動全省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公平競爭是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障。《若干舉措》提出嚴格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持續整治市場準入壁壘,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依法糾正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市場競爭行為,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政府采購限額標準以上,200萬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400萬元以下的工程采購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應當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經營主體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營造一方能讓民營企業熱衷投資興業的沃土,要素保障是極其重要的一環。《若干舉措》提出鼓勵金融機構綜合利用信貸、債券、基金等金融產品和工具,細分重點產業領域市場,為民營企業提供差異化服務。探索實行產業鏈供地,對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項目,涉及兩宗以上產業用地可整體供應。落實“興遼英才計劃”,對產業高端人才、優秀青年工程師、優秀高技能人才,分別給予每人最高50萬元、30萬元、10萬元獎勵;對全球排名前列高校畢業、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并留遼工作的,給予每人30萬元獎勵。支持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和技師等培訓,符合條件的給予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培訓補貼。
在經營主體培育壯大方面,提出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建立完善個轉企“一件事”平臺。針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等,分層分類建立培育庫,實行精準服務和動態管理。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級智能工廠,對新獲評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鼓勵民營企業與高校、央企、科研院所聯合打造創新平臺,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向民營企業開放共享重點實驗室、科研儀器設備平臺、科學數據、科技報告。
在保障企業權益方面,提出健全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長效機制,依托“遼企通”、12345熱線平臺設立拖欠企業賬款專區,加快處置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臺反饋線索。規范涉產權強制性措施,避免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接到企業投訴控告的,應當及時甄別并依法作出解除、變更或繼續凍結的決定。建立重點產業、行業商業秘密保護指南,支持民營企業創建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制定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工作指引,推進涉企行政檢查“掃碼入企”試點工作,加快實現行政檢查全流程留痕、全鏈條監管。
此外,《若干舉措》還提出常態化與民營企業溝通交流,充分發揮營商環境監督員作用,推動涉企問題閉環解決。加大超期未辦結、推諉扯皮等營商環境訴求辦理力度,推動疑難問題有效化解。2025年底前,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重大項目用海審批、重大項目用地預審和環評審批時限在法定基礎上壓縮50%,大型風光電基地、節能降碳改造等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時限壓縮至1/3。(遼寧日報記者 趙婷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