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12日消息(記者郭振丹)“腫瘤切除得非常干凈!” 隨著一例機器人輔助肺癌切除手術順利完成,上海市肺科醫院國產機器人輔助手術量正式突破1000例,在其已完成的12000例手術中占比接近10%。這也是國產手術機器人首次在單中心、單專業實現千例臨床應用。
本例手術患者為59歲男性,確診左下葉惡性腫瘤伴淋巴結轉移,經新輔助治療后病情緩解。術前PET/CT顯示左肺下葉存在軟組織結節,考慮為癌灶治療后改變。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楊洋教授團隊經與患者充分溝通,最終決定采用國產手術機器人實施腫瘤切除。患者對手術方案表示認可,并特別提到國產設備在保證療效的同時顯著降低了手術費用。
手術過程中,楊洋通過機器人系統的高清3D成像清晰觀察病灶區域,靈活操作機械臂完成粘連分離、血管氣管處理、腫瘤切除及淋巴結清掃。整臺手術歷時不足三小時,出血量低于10毫升,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肺功能。
上海市肺科醫院院長陳昶教授指出,1000例胸外科手術成功實施證明國產手術機器人整體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胸外科手術可靠的工具。他強調,該設備還有助于推動醫療技術的普及與規范化,青年醫師在機器人輔助下能夠更順利地掌握高難度手術操作,有助于加速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技術下沉。
據了解,肺臟為不可再生器官,早期精準切除惡性腫瘤對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然而,肺外科手術素以操作復雜、風險高著稱,其主要難點包括肺內血管支氣管結構復雜變異多,段切除操作需極高精度;肺動脈壁薄、血供豐富,損傷后出血控制難度大;經肋間入路操作空間狹窄,對器械靈活性和穩定性要求極高等。手術機器人的核心價值在于提升手術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縮短恢復時間。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