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回首2024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圍繞中心工作任務,守正創新、上下求索,艱苦奮斗、真抓實干,推動醫、教、研、防、管協同發展,繪就了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

這一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爭創一流、勇攀高峰,“雙中心”引領再上新高。聚焦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國家精神醫學專業質控中心使命任務,加強亞專科內涵建設,推動疑難重癥患者救治。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健全國家質控中心組織架構與工作機制,籌建國家培訓平臺,擬定領軍人才培養方案;深度推進“揭榜掛帥”亞專科臨床診療中心建設;啟動第二期“攀峰人才”培養計劃;獲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上海市腦健康科普基地等項目;打造“普慈論壇”品牌學術會議;國家醫療隊圓滿完成赴福建、云南等地精神衛生巡回醫療任務;年門急診量、出入院人次再創新高。

這一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篤行不怠、銳意進取,科研賦能再啟新程。集聚力量加強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推進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獲縱向科研項目92項(國家級項目20項),批準經費近7700萬元;發表SCI論文173篇(影響因子10分以上14篇),授權專利37項,GCP項目26項,成果轉化6項,橫向技術合同25項;主辦的專業期刊《General Psychiatry》最新JCR 影響因子5.3,位列中國英文科技期刊海外媒體傳播影響力百強榜第六、生物醫學和臨床醫學榜第一。

這一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守正創新、擔當作為,人才引育再添新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持續加大對行業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優秀骨干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終身榮譽教授”制度,授予首批17位專家“終身榮譽教授”稱號;全年獲人才項目18項,其中國家級人才6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杰出醫師、國家優秀青年醫師);與助力上海交通大學成立心理學院、交大醫學院成立精神與臨床心理學院;依托國家醫學中心成立心理治療學院;招錄博士生43人,碩士生57人。

這一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舉旗定向、謀篇布局,合作交流再開新局。依托WHO合作中心平臺,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高質量推進跨省醫療合作實施,輻射影響持續增強。舉辦中國-WHO精神衛生服務能力設研討會等國際會議6場,外派出國學習交流40批次,接待外賓來訪16批次;牽頭成立全國中醫神志病專科聯盟、長三角一體化精神衛生質量控制與管理聯合體、神經精神疾病聯合創新中心;與閔行區人民政府共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浦江醫院”;新增滁州、昆山、淮安、阜陽等地合作醫療機構,并與20家高校簽署醫教合作協議。

這一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整合資源、全力以赴,公衛服務再建新功。充分發揮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職能,推動工作理念從以“疾病防治為中心”向以“心理健康為中心”轉變,筑牢公眾健康基石。健全完善心理健康促進網絡,組織開展患者綜合風險評估和分級分類管理,做好心理危機干預與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完成進博會保障、滬藏和滬滇對口幫扶等政府指令性任務;主辦華東地區危機干預聯合演練;圓滿通過國家心理咨詢標準化試點終期評估;指導行業協會做好行業自律管理,發布上海市地方標準《心理咨詢機構服務規范》,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這一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益求精、鍥而不舍,醫院建設再育新機。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升醫院管理質效,優化醫院基礎設施,加強精神文明和醫院文化建設,多措并舉推動“全國文明單位”高質量創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做好民主管理,保障職工權益;持續打造“600號畫廊”等科普與文創品牌,“宛平南路600號”品牌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凸顯;加快推進“重性精神疾病臨床診療中心”大樓建設;完成閔行院區傳染樓、徐匯院區六號樓、重癥監護病房、閔行院區示范研究型病房(L3)大修改建項目等。

歲月鐫刻光榮夢想,奮斗繪寫壯美畫卷。回顧2024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收獲了累累碩果,是每一個“精中人”愛與勇的堅持,定義了2024年的溫暖與感動,昭示了生命光與熱的本真意義。我們為每一位逐夢奮進的精中人喝彩,向每一位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致敬。

2025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將以建院90周年華誕為契機,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以高標準建設國家“雙中心”為抓手,在服務提升上精益求精,在科技創新上勇攀高峰,在運營管理上革故鼎新。齊眾心、聚眾智、匯眾力,以初心和奉獻點亮醫者熠熠之光,以實際行動護航百姓心理健康,為健康中國、健康上海建設作出新的貢獻。(來源: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編輯:林馥榆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