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1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云)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而服務業開放更是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第三產業增加值11673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1.2%。為進一步提升上海參與國際合作競爭力,打造上海更加全面、深入、多元化的開放新格局,近日,市委、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
《上海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若干措施》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唐奇云 攝)
記者從今天(13日)下午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若干措施》既提出放寬服務業外資市場的準入限制,減少對外資投資企業開展業務的限制,又提出擴大跨境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的措施,減少對自然人移動的限制,還包括了提升貿易便利化服務水平,發展數字貿易、現代航運服務業與金融服務業等開放措施,主要包括七大板塊40項內容。
其中首個板塊,是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外資市場準入限制,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共有8項內容:進一步放寬外商在滬設立投資性公司的申請條件,降低對外國投資者資產總額的要求,取消對外國投資者已設立企業的數量要求;探索允許設立外商獨資演出經紀機構,并在全國范圍內提供服務;探索允許外商獨資旅行社試點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赴臺除外);探索在特定園區及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內,允許外商投資音像制品制作業務;探索允許自貿試驗區內外資文物拍賣企業拍賣符合相關條件的藝術品;爭取允許外商投資人體干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中的連鎖企業,試點實施全市范圍內的“一照多址”;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享有國民待遇,外商投資企業的許可證及相關資質申請審核與內資一致等。
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表示,《若干措施》第一板塊有關投資、文化娛樂、旅游、出版、拍賣、衛生、商貿等等服務產業的開放措施,都是平時企業投資需求比較旺盛的:“比如我們進一步降低了外商投資設立投資性公司的準入門檻,把上海打造成為全國設立外商投資性公司最便捷,跨國公司投資功能最集中的城市;比如我們將探索在上海設立外商獨資旅行社試點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等。正是因為準入問題是外商來上海投資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企業關注度較高的問題,所以我們把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限制放在第一板塊,更加能體現上海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勇氣。”
除此之外,“搭建開放型貿易便利化服務體系,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能級”板塊也備受關注。其5項具體內容包括:允許企業經資質備案,在未獲得原廠授權情況下,申請二手車出口許可證;深入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允許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采取“清單核放、匯總統計”方式辦理報關手續;創設上海CCC免辦自我承諾便捷通道,實施“自我承諾、自助填報、自動獲證”的便利化措施;延續固化首屆進博會展品進出境貿易便利化支持措施;探索集裝箱堆場的電子化監管,推進提還集裝箱環節保險產品開發和推廣等。
統計顯示,2018年,以跨境電商公共平臺為通路的跨境電商交易額達到48.7億元,同比增長16.6%。今年上半年,全市跨境電商進一步加速發展,進口業務規模已經上升到全國第五位。在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看來,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型的貿易方式,適應了“小批量、高頻次”的跨境貿易的需求,是當今互聯網時代發展最為迅速的貿易方式。
華源特別指出:“在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部分出口企業也提出了希望簡化通關手續,允許企業按照“清單核放、匯總統計”的方式辦理報關手續。目前該政策已經在上海落地實施,已經有兩家企業開展了試點,政策實施以后對于沒有出口退稅需求的企業,就不再要求申報報關單,同時也使得整個通關的手續得到了大幅簡化,不斷優化跨境電商的營商環境。“
此外,《若干措施》其他五大板塊內容包括:實施跨境服務貿易高水平對外開放,引領服務消費轉型升級;提升對全球創新資源的集聚能力,助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強化現代航運服務業對外輻射能力,提升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推進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速度;完善服務業國際化交流合作機制,構筑國際人才集聚高地。
下一步,上海首先將對于《若干措施》中涉及本市事權的,相關部門將制定工作方案,盡快予以落實。其次,對《若干措施》中涉及國家事權的,將在相關部門與對口中央部委前期溝通的基礎上,結合“放管服”改革綜合授權試點工作,統一爭取國家授權,盡早在本市落地見效。第三,在落實《若干措施》各項開放措施的同時,相關部門也將深入研究相關領域開放后的事中事后監管,出臺配套管理制度,做好風險防控。
另一方面,將充分做好服務業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政策儲備。在狠抓《若干措施》各項開放措施落實,及時做好總結評估的同時,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深入企業、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整理服務業進一步開放的措施建議,做好政策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