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中共柳林縣委組織部駐該縣金家莊村工作隊堅持以黨建引領為龍頭,以產業興旺為支撐,牢牢牽住產業發展“牛鼻子”,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以清晰思路、精準舉措,打造出了玉米“金”、槐花“白”、冰雪“銀”三色產業發展體系,實現了“輸血”與“造血”并舉,走出了一條“村民增收、集體致富、鄉村振興”的“金路子”。
黨旗“紅”,讓振興堡壘更有戰斗力
建強村黨組織,是駐村工作隊的第一要務。縣委組織部堅持把擅長黨務工作、善做群眾工作和協調能力強的副科級干部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把政治強、工作實、作風硬的業務骨干作為駐村隊員選派到金家莊村。縣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履職兩年多來,一方面常態化走村入戶,與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和普通群眾座談交流,訪民情、講政策、摸需求,協商完善駐村幫扶計劃,力求在“村情民情底數清、各類政策要求清、幫扶職責任務清”的基礎上,實現“幫扶措施路徑清、預期成效目標清”;另一方面,駐村工作隊員充分發揮黨務工作嫻熟優勢,幫助村黨支部健全議事決策、黨員干部日常監督管理等制度,推動村黨組織依制度管人管事;規范落實黨內組織生活制度,與村黨員干部特別是村“兩委”后備力量共同參與理論學習、主題黨日、志愿服務等活動,實現“理論共學同研、活動共策同辦、隊伍共建同育、作用共彰同顯”目標。駐村工作隊積極向上級協調爭取專項資金67萬余元,修繕了黨員活動室,打造了黨建文化長廊,增設了老黨員活動中心;認真落實省委組織部《關于規范提升全省村級組織運轉質效的工作舉措》,從陣地修繕、設備更新、功能布局、黨建文化長廊、村干部坐班值班、經費合規科學開支等各方面予以精心指導,全面規范提升了金家莊村黨群服務中心的運轉效能。
玉米“金”,讓產業興旺更有支撐力
鞏固銜接,關鍵要做好“群眾致富、村集體增收”這篇大文章。縣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積極發揮派駐單位職能作用,從大力推廣黨組織領導下的農業生產托管和中央、省級專項扶持村集體經濟項目兩項工作切入,充分挖掘純農業村資源優勢,以玉米種植、深加工為主鏈,實施“增收共富工程”,培育形成了金豆子農產品倉儲加工產業。針對村內土地閑置、利用率低等問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優勢,錨定黨組織主導的農業生產托管,指導成立由村干部牽頭,覆蓋16名黨員、20戶農戶的柳林縣金豆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協調村“兩委”盤活閑置土地200余畝,依托“黨支部領導+合作社領辦+企業合作+一般農戶及脫貧戶參與”托管路徑,實現了甜糯玉米從選種、管護到采收的全流程優化管理,為壯大村集體經濟開辟了新路徑。駐村工作隊經多方協調,爭取到中央省級扶持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及獎補資金共80萬元、鄉村振興銜接資金113萬元,引進企業資金45萬元,建成1150㎡的玉米加工車間。目前,玉米加工廠已投用,并已生產成品30萬穗;配套的500余㎡冷庫倉儲正在建設中。金豆子農產品倉儲加工產業直接帶動村內脫貧戶、監測戶等50余名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人均增收2500余元;農戶玉米種植畝均收入較往年提高了500余元,村集體增收約3萬元。
槐花“白”,讓特色產業更有競爭力
針對金家莊村有3.5萬畝槐花樹的資源優勢,駐村工作隊深入調研槐花及其衍生品的市場潛力,積極向農戶推廣槐花存儲、炒制及槐花蜜商業化包裝技術,通過向城區超市直供、消費幫扶、網絡直播銷售等渠道,成功幫助農戶銷售鮮槐花300余斤、槐花蜜400余斤,實現農戶增收5000余元,有效提升了金家莊村槐花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此外,駐村工作隊還充分利用部分閑置廠房,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東樓山食品加工廠,成功推出無添加銀耳羹等產品10余種,目前銷售額突破1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20余個。
冰雪“銀”,讓周邊經濟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在冰天雪地里感受滑雪樂趣深受廣大市民的青睞。駐村工作隊看準發展機遇,在全縣先行探索冰雪經濟發展模式,在冬季平整荒溝土地10余畝,引進社會資本40余萬元,建成了金家莊村滑雪場,在2023年試運營期間,一方面為廣大市民提供了高質量的文旅、體育服務,另一方面為脫貧戶、監測戶、低保戶等提供就業崗位40余個,實現人均增收3000余元;2024年冬繼續引進社會資本30余萬元,用于擴充雪場面積、配備專業設備、優化雪道設計,同步完善安全防護及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不斷提升游客體驗。2025年春節期間,該滑雪場累計接待游客1萬人次,門票收入10萬元;為監測戶、脫貧戶提供固定就業崗位10個、臨時就業崗位10個,實現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同時還帶動了周邊的便利店、飯店等服務主體營收快速增長。
目前,金家莊鎮金家莊村已經形成了夏秋兩季玉米種植加工產業為主導,春季槐花與銀耳深加工、冬季滑雪運動為輔助支撐的產業發展體系,實現了純農業村的產業發展由“0”向“1”的突破和由“1”向“N”的跨越,形成了“1+N”產業體系做支撐,派駐單位消費和企業消費共幫扶、拓展傳統零售市場和發展線上電商并舉的村民增收、集體致富多元造血機制,構建起了村集體、合作社、村民與企業多方共贏的鄉村振興新格局。(張倩)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