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想在秋日的碧波上,體驗一把“水上漂”的自在?在短視頻平臺,灞河、昆明池等地的槳板運動短視頻“出圈”。在小紅書上,“槳板”詞條的閱讀量已高達2.9億。人們分享著在槳板上的精彩瞬間,這塊板子也成了一種社交媒介。

小眾運動走進大眾生活

槳板運動最早是為“沖浪”服務的。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夏威夷群島,沖浪教練為方便管理學員、觀察海況,發明了站立劃行長沖浪板。也因此,槳板的外形與沖浪板類似。在之后的幾十年里,槳板運動發展成了一項集休閑、競技、健身于一體的水上運動。

槳板愛好者方銘是西安多個槳板群的群主,他告訴記者:“即便是第一次接觸的‘小白’,十幾分鐘就能學會基礎技巧,穩穩站在板上劃行。而且秋日水溫適宜,微風不燥,比夏天更適合長時間體驗!

在方銘心目中,西安適合體驗槳板運動的地點有很多!蚌L魚溝、昆明池、灞河、漢城湖各有特色。昆明池二期水質好、視野開闊,是‘黃金打卡地’;鯨魚溝水深,環境原生態!狈姐懻f。

上個周末是市民陳瓊第三次劃槳板,這次還帶著兒子小莊!昂⒆訍弁嫠,看見我來就非要跟來,讓他鍛煉鍛煉也好!

槳板俱樂部教練付皓回憶道:“2017年昆明池·七夕公園開放時,我第一次在這里劃板就被環境吸引。那時還要給其他愛好者一遍遍解釋‘槳板不是沖浪板’,到去年人就明顯多了,到了今年,會員人數翻了三倍!

為了滿足不同需求,他所在的俱樂部還推出槳板瑜伽、槳板冥想等創新項目。

專業玩法不斷延展的同時,大眾參與的氛圍也日漸濃厚。8月24日,漢城湖舉辦第二屆槳板公開賽,吸引大批市民游客觀賽體驗,選手們在水面上奮力劃行,岸邊觀眾的加油聲此起彼伏。

賽事現場還設置了槳板體驗區,不少觀眾在看完比賽后,前往咨詢或報名嘗試,希望感受槳板運動的魅力。

一塊槳板帶動相關消費產業

槳板熱潮不僅改變了西安市民的休閑方式,也推動了相關消費產業的興起。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西安的“槳板熱”已逐漸形成從裝備銷售到培訓、再到周邊旅游的完整產業鏈。

9月4日,走進位于南二環的迪卡儂運動用品店,槳板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旁邊還有保暖速干衣、防滑鞋等配套裝備。門店還推出了槳板周末套餐,只需花費199元,就能體驗包含槳板日租、專業指導以及熱飲等服務,方便初學者帶著家人一起參與。

根據電商平臺數據,2025年水上運動裝備中,槳板類搜索量同比上漲120%。1500元以上的高端槳板銷量突破2萬套,500元性價比單品銷量超過4萬套。

除了槳板本身,兼具保暖和防水功能的手機袋、加厚速干衣、便攜式熱飲壺等秋日周邊產品也隨之熱銷。

槳板培訓課程同樣火爆。以長安公園賽事級水上基地為例,推出的槳板體驗課和進階課吸引了大批學員報名。“不僅有12歲—15歲的孩子,還有不少上班族利用周末報名,想通過槳板運動放松身心,緩解工作壓力。”基地負責人馬新宇說。

與此同時,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上線了“奔跑吧?少年”槳板主題健身營,專門面向8歲—16歲群體。課程包含專業培訓、考級、保險等服務。通過考核的學員將獲得國家體育總局認證的L1證書。

馬新宇認為,槳板培訓正在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既滿足了親子休閑、成人放松的需求,也推動了西安青少年體育市場和成人休閑運動市場的細分發展。

槳板運動也帶動了鄉村旅游。西安鯨魚溝竹海風景區今年暑期配備了90多塊槳板,能同時容納150人游玩。鄰近皮劃艇及漿板訓練河道的民宿老板劉勝利向記者透露:“暑假期間平均每天接待200人,配合溯溪、露營項目,日客流最高超千人。”

火爆的人氣讓周邊村民吃上“旅游飯”。劉勝利不僅經營民宿,還將自己的房屋改造成飯店,推出特色菜品,收入頗豐。

利用閑置水域開發水上運動項目,既提升了村莊名氣,也為周邊的民宿、農家樂、特產店等業態引流。這種良性的互動模式,為鄉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水環境治理為槳板運動護航

西安的槳板熱潮從夏天延續到秋日,背后是西安近年來不斷加快的水環境治理與親水空間建設。

2025年,西安市提出要將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37%以上,大幅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讓西安的河湖保持著良好的水質。

浐灞生態區充分利用“兩河四岸”生態水域,引進了鐵人三項、青少年帆船帆板等訓練基地,未來還將持續舉辦槳板、皮劃艇、賽艇等精品賽事,打造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水上運動基地。針對賽事,則提前做好水域環境維護,清理岸邊落葉,檢查水質情況,確保賽事順利進行。

一塊槳板,不僅承載了市民的夏日清涼,更在秋日里傳遞著舒適與愜意,折射出這座城市從傳統古都邁向現代化生態宜居之城的步伐。

盡管槳板運動輕松有趣,但安全始終是第一位。槳板教練付皓提醒:“秋日水面看似平靜,但早晚水溫較低,暗流依舊存在。新手務必要穿戴救生衣,在專業人員陪同下避開深水區,盡量選擇中午溫度較高的時段體驗。如果不慎落水,要保持冷靜,及時向周邊人員求助。”

同時,文明用水、保護水域環境,也已成為愛好者們的共識。在各個水上運動場地,都能看到“帶走垃圾,保護水環境”的提示牌,愛好者們也會自覺將垃圾裝入隨身攜帶的垃圾袋,共同守護西安的河湖之美。(記者 石喻涵)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