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9月12日消息(記者劉昱 實習記者蘇睿楠)9月11日上午,DJ502次綜合檢測列車從西安北站出發,向北駛向延安,這標志著西延高鐵正式邁入聯調聯試階段,為線路全線開通運營筑牢關鍵基礎。聯調聯試作為高鐵從建設向運營過渡的核心驗收環節,將通過模擬實際運營行車狀態,對軌道、供電、信號等系統及接口匹配情況開展綜合檢測、驗證與優化,及時排查整改問題,為線路安全運營提供技術支撐。

據了解,作為西延高鐵的運營管理單位,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精心部署聯調聯試工作:編制詳細實施方案,成立含綜合協調、運輸組織等七大工作組及八個專業小組的現場指揮部,明確職責與安全管理要求;提前研判試驗風險并制定防控措施,建立分層問題庫,通過碰頭會、交班會推進問題閉環管理;西安高鐵基礎設施段聚焦軌檢車檢測問題與動檢車提速超限處所,精細化調整線路設備,落實添乘制度,形成“收集-整治-銷號-反饋”管理機制。

行駛中的DJ502次綜合檢測列車(央廣網發 趙宏亮 攝)

延安站作為重要節點站,在新建高速場與既有普速場分界處設置1800米硬隔離保障旅客安全。“我們組織設計、施工等相關單位每日召開協調會,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同時制定了聯調聯試及運行試驗的行車組織辦法、施工組織辦法、崗位作業指導書,研判旅客出行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保證增開直通旅客列車3對,管內旅客列車4對,暢通陜北人民的出行,在做好聯調聯試工作的同時,給旅客提供充足的運力保障。”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延安站站長高峰濤說。

西延高鐵建設過程中亮點紛呈。西成客專陜西公司推廣536條精品工程評定標準,推動工藝工法落實,創下王家河特大橋248米最大跨度、杜村跨包茂高速特大橋墩頂高位轉體等多項施工記錄。線路穿越黃土高原溝壑區,地質復雜,新建線路橋隧比達91%,含47座隧道、67座特大橋與大中橋,16處長大坡道最大坡度達千分之三十。

鐵一院技術團隊以“站位、地形、地質、環保、工程”綜合選線理念綜合選線理念設計,首創采用沉管柱錘沖擴擠密樁處理濕陷性黃土路基;中鐵二十局針對全線最長的洛川隧道,采用信息化監測與“腰梁式”臨時仰拱工法,將地表沉降控制在毫米級,攻克濕陷性軟塑黃土沉降難題。“在聯調聯試階段,綜合檢測列車將通過逐級提速對電力及牽引供電系統進行綜合檢測,確保供電系統可靠性、安全性達到最優,為線路正式開通運營打下堅實基礎。”中國中鐵電氣化局西延高鐵項目經理鄭偉說。

西延高鐵是陜北革命老區首條高鐵,屬國家包(銀)海高速鐵路通道重要組成,也是陜西“米”字型高鐵網主骨架、“十四五”重點項目,線路全長299.8公里,為雙線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線路建成后,西安至延安運行時間將從當前2個半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對提升陜西區位優勢與全國鐵路網樞紐地位、完善國家高鐵布局、服務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助力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