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科研人員在榆林的地面選育基地,記錄觀察“米谷”系列品種的生長情況。 受訪者供圖

9月3日,在西藏自治區錯那市覺拉鄉高原航天牧草試驗種植基地,牧民邊巴扎西看著試驗田里長勢喜人的“太空牧草”,滿含期待地說:“有了‘太空牧草’,我們的牛羊就不怕冬天沒草吃了!”

2024年,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第一批試驗種植的“太空牧草”在錯那市順利過了冬。今年5月31日,第二批200畝“太空牧草”種植試驗開啟。

除此之外,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通過國際科技合作,積極推動陜西航天農業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在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面選育基地,研究人員介紹,這里每一份從太空返回的種子都要經歷至少3年到4年的地面選育,才能最終確定是否具備推廣價值。

“航天育種不是簡單的‘讓種子去太空旅游’,而是在微重力等極端環境下,利用宇宙射線誘導種子基因發生定向突變,從而快速培育出抗逆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種。”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銳解釋,通過層層篩選的“天選之種”從太空“出差”返航,只是完成了航天育種“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之后,它們還要經過嚴格的地面選育和品種鑒定,才能成為合格的“太空種子”。

“這種經過八代選育的谷子品種,畝產可達320公斤以上,比傳統品種增產近三成,已在陜西北部等地區推廣種植超15萬畝。”郭銳介紹,從2020年搭乘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升空,到2024年被大規模推廣,“米谷”系列品種已選育成功。這得益于該中心推行的“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模式。目前,該中心已經把600多份植物材料送上太空,選育出20多個農作物新品種,并通過在全國各地建立農業產業園、示范園,讓航天農業技術扎根田間。

今年4月,一批搭乘我國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衛星升空的高原特色作物種子,在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完成交接,進入地面選育階段。3年到4年間,科研人員將有望從它們中選育出我國第一代“太空青稞”。

“此次任務首次系統性搭載了青藏高原作物種子,標志著我國航天育種從平原向極地生態的縱深拓展。”郭銳介紹,“這些突破不僅拓展了農業生產的地理邊界,還為航天農業‘走出去’積累了寶貴經驗。畢竟在全球范圍內,高海拔、嚴寒、強紫外線等極端環境下的農業發展,始終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所長達娃桑珠說:“山南是西藏青稞主產區,但傳統育種周期長、突破難。我們期待通過這次地面選育,培育出更耐寒、更高產、更優質的新品種,助力農民、牧民增收。”

“航天農業不是單一技術的應用,而是從耕種管收到儲運銷的全鏈條技術革新。”西安中加衛星通信產業園主任袁國駿在智慧農業監控中心指著大屏幕上的衛星遙感圖像告訴記者,“航天農業是當今世界農業領域最尖端的科技融合,集成了高空探測火箭、農業無人機、衛星遙感、北斗精準定位、航天育種、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等頂尖技術,通過‘天空地一體化’數據聯動與智能決策,推動現代智慧農業建設。”

這種“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新模式正在各地開花結果。在甘肅天水的航天育種“航小蘇”選育與示范推廣基地,無人機按照預設航線進行植保作業。地面傳感器收集的土壤數據實時傳輸到云端,經過國家超算中心分析,生成個性化的種植方案。“以前憑經驗,現在靠數據。航天農業技術讓‘老把式’變成了新農人。”基地技術人員徐偉君說。

全鏈條的產業優勢,為陜西航天農業“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陜西已形成從太空誘變、地面選育、種子生產到產品加工、電商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郭銳介紹,以“米谷”系列為例,除了提供優質種子,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聯合當地企業開發了小米粥、米糠油等深加工產品,并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帶動產業鏈價值大大提升。“這種‘種子+技術+品牌’的打包輸出模式,正在成為陜西航天農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他表示。

在今年7月召開的第三屆全球食品飲料論壇上,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留壩縣選育的西洋參、黃精、淫羊藿等中草藥“太空種子”,吸引了眾多國際客商的目光。

陜西航天農業已開始在中亞地區布局。從2015年蔥蘭、荷蘭菊等一批耐寒、抗旱的太空花卉種子被撒在了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土地上,到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西安中加衛星通信產業園、伊朗大學、印度理工大學等先后簽訂合作備忘錄,陜西航天農業正昂首闊步“走出去”。

更深遠的合作正在醞釀。在8月27日召開的航天農業國際合作交流座談會上,陜西與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達成共識,將聯合搭建航天農業國際技術轉移平臺。根據規劃,陜西將向合作伙伴提供全套的航天育種技術方案,包括種子誘變、地面選育、種植管理等核心技術,以及智能農業裝備和大數據管理系統。

“我們不僅要送種子,還要送技術、送標準。”郭銳介紹,“通過多種合作渠道,讓中國的航天農業技術惠及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記者 張梅)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