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底線 保民生 促發展 陜西財政加力護航經濟發展

9月12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系列新聞發布會。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今年以來,陜西省財政部門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資金統籌力度,強化重點領域保障,積極防范化解風險,全省財政運行總體平穩,有力服務保障了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全力支持經濟穩增長

陜西有效釋放財政政策效能,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今年前8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完成4660.9億元,科學技術、節能環保、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等支出分別增長39.9%、4.7%、4.5%、4.4%,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陜西綜合運用超長期特別國債、政府債券、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工具,全力支持擴投資促消費。陜西積極爭取新增專項債券額度940億元,支持重大水利、公立醫院、市政工程、產業園區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230億元,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186.3億元,安排省級基建、交通、水利等投資類資金118.8億元,有力保障了全省重點投資項目、“兩重”項目以及大規模設備更新。此外,陜西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有效促進了汽車、家電等消費擴量。

陜西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今年上半年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290億元;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為科技強省建設提供有力財政保障。

陜西強化財金協同聯動,發起設立陜西省科創母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有效引導“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發揮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加快子基金設立及投資進度,今年以來,新設子基金4只、規模51.7億元。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省財政持續增進三秦百姓福祉,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安排24.8億元支持兌現就業補貼、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打好穩就業政策組合拳;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安排272億元支持“雙一流”“雙高計劃”建設,改善各教育階段辦學條件,提升教師隊伍能力水平;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社會保障標準穩步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持續上調。

陜西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統籌57.9億元全力支持糧食生產,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農機購置等補貼政策,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籌措127.1億元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陜西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統籌132億元,支持加強秦嶺、黃河流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打好污染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助力美麗陜西建設。陜西與湖北簽署漢江流域(鄂陜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實現了陜西省長江流域跨省橫向補償新突破。

以深化改革筑牢發展安全屏障

省財政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以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在堅決守住風險底線的同時,持續提升財政治理現代化水平,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陜西堅持精準施策,全力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用足用好中央化債政策,嚴格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今年用于化債的專項債券732億元已全部發行完畢。目前,全省隱性債務規模顯著下降,重點地區債務風險明顯緩釋,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陜西深化財稅改革,持續提升財政治理效能,推進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不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推進零基預算改革,嚴控“三公”經費,把更多資金用于民生保障。同時,加強績效管理和財會監督,對24項政策開展重點績效評價,組織財會監督專項行動,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省財政廳將繼續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優化支出結構,加強資金統籌,守住財政安全底線,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記者 吳莎莎)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