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大理9月10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 通訊員 黃曉林)記者從大理州相關部門獲悉,2025年洱海魚類生態調控工作將于9月11日正式啟動。今年調控分兩個階段進行,范圍為除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外的洱海湖區。

根據安排,第一階段調控時間為9月11日至9月30日,主要對象為銀魚、西太公魚等小型外來魚類;第二階段為11月11日至11月30日,在繼續調控外來小型魚類的同時,新增200克以上的鯽魚。每日出海時間為19時至次日8時。

與一般漁業捕撈不同,洱海魚類生態調控旨在通過科學治理,優化魚類種群結構,恢復湖泊生態功能。對于銀魚、西太公魚等外來魚類,將堅持“應捕盡捕”,以有效防治入侵物種;對于大規格的控藻魚類鰱鳙,則堅持“可捕才捕”,在保證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生態調控的最終目標是通過調節魚類群落,促進水生植被和浮游動物恢復,推動湖泊內源污染治理和水質改善。

在操作規范方面,第一階段銀魚使用網目0.6—0.8厘米的銀魚網,西太公魚使用網目1.5厘米的單層刺網;第二階段銀魚仍用0.6—0.8厘米的銀魚網,西太公魚使用網目2.2厘米的刺網,鯽魚則使用網目大于8.0厘米的三層刺網。每艘調控船只使用網具總數不得超過30張,禁止使用地籠、密眼小拉網等破壞性作業方式。

有關部門表示,將嚴格監管調控過程,一經發現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從嚴處罰,情節嚴重的將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編輯:趙貝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