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元陽哈尼梯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成為全球首個“三遺產”農耕文明典范

元陽哈尼梯田(航拍)通訊員 張艷 攝

元陽哈尼梯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證書。通訊員 舒睿 攝

9月10日,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會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會議正式公布了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元陽哈尼梯田入選。至此,這一延續1300余年的山地農耕灌溉系統,成為全球首個集“世界文化遺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于一身的“三遺產”農耕文明典范。

入選的元陽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紅河南岸哀牢山區,涵蓋壩達、多依樹和老虎嘴三大核心片區,灌溉面積5.61萬畝,是我省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其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立體生態體系,實現了生活、生產與生態的有機統一。哈尼梯田的獨特魅力,源于其歷經千年演化形成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生態體系。自唐代起,以哈尼族同胞為主的各族群眾便依山就勢開鑿梯田,現存305條溝渠,縱橫交錯,滋養梯田。在長期農耕實踐中,當地居民獨創“木刻分水”精準分配水量、“水力機械”助力灌溉、“竹筧引水”跨越溝壑,更以“沖肥法”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構建起一套與自然高度適配的山地灌溉系統。

自2024年水利部部署申遺工作以來,元陽縣著力構建“國家—省—州—縣”4級協作機制,成立專項領導小組,聯合河海大學、云南省水科院完成灌溉遺存測繪,編制申報文本。通過國家灌排委員會專家現場考察,復原傳統設施。積極推進牛倮水庫等水利工程,緩解“人田爭水”矛盾,確保哈尼梯田緩沖區農田灌溉供水永續。

元陽哈尼梯田的突出價值,早已超越灌溉工程本身。其以無壩引水、流水開溝、重力自流為核心的“山地灌溉范式”,開創了立體分水的先河;由哈尼族“溝長制”代代傳承的管理模式,連同18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技藝,賦予其鮮活的文化延續性;每年1.2億立方米的涵養水源量,以及隨海拔變化形成的垂直景觀帶,更讓它成為生態保護的典范……這些優勢,正是獲得國際灌排委員會認可的核心要素。

此次成功申遺,不僅是對元陽哈尼梯田千年灌溉智慧的肯定,更成為元陽縣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起點。當地將以《紅河哈尼梯田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為引領,預計投資13億元實施水系連通工程,推動古老灌溉智慧與現代水利技術深度融合,為當地農業發展、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注入新動能。

此次,我國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還有江蘇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門頭溝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 (記者 饒勇 王淑娟 通訊員 徐麗芳)

編輯:趙貝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