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背靠西羅坪山,面朝黑潓江的洱源縣煉鐵鄉山石屏村面貌煥然一新,通了水、電、網絡,大巴車可以直接開到村里的籃球場,村民發展種、養殖業,住上了磚混結構的房子,昔日讓人望而生畏的窮苦山石屏村變成了人人點贊的幸福村。

山石屏村的前身是成立于20世紀50年代的麻風病專科醫院山石屏療養院,這里距縣城65公里,山高谷深、江寬水急,沒有公路和橋梁,不通水電,外出只能靠渡船。幾十年間,這所療養院先后收住來自洱源、劍川、大理、麗江、蘭坪等地的麻風病患者462人,山石屏村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曾經是一個相對閉塞的區域。

1981年4月,剛參加工作的李桂科醫生第一次走進了住著181名麻風病患者的山石屏療養院。他給一位患者檢查身體時,發現患者小腿大面積潰爛,病情較重,李桂科和同事們當即給患者做了治療。當他準備乘渡船離開時,看到患者眼里充滿了無助、失望和不舍,李桂科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了。從此他扎根到山石屏療養院,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患者身上。而其母親因擔驚受怕天天流淚,妻子因生活壓力一次次勸他離開,一雙兒女也少了許多父愛,加上藥品缺乏導致治療效果不好的挫折,讓李桂科感到壓力巨大。但看到患者渴望康復的目光時,他一次又一次選擇了繼續留下,開始了漫長的救治之旅。

隨著醫學的發展、藥物的升級和醫生們十年的不懈努力,1990年山石屏麻風院的病人全部治愈。

社會上的偏見,家人的顧慮和疏遠,讓一些麻風病康復者無家可歸甚至有家難回,繼續生活在山石屏。如何治愈康復者害怕、恐懼,孤獨、自卑的心靈,讓他們重新融入社會成了山石屏村必須面對的問題。

山石屏村成立了黨支部,后來又發展了4名康復者及其家屬成為黨員。在村黨支部和李桂科的多方爭取下,療養院得到各界資助,在山上挖通了連接外界的3公里道路,在黑潓江上架起了人行索道橋;架通了10千伏線路電力工程,解決了麻風院用電問題;修繕了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土木結構危房,并在麻風院建起了小學,使21名麻風康復者子女有學可上,目前已走出了6名大學生和1名研究生。逢年過節,村黨支部還組織村民一起過節,附近村子的婦女也來陪伴老人們烙餅、表演節目,村內村外親如一家、其樂融融。李桂科還時常帶著村民走出去旅游,了解外面的世界,并積極聯系旅游團、大學生志愿者、社團組織等300多人到村里開展生命關懷公益旅游,種種舉動讓康復者重拾生活的勇氣,積極融入社會,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康復者已融入社會,但新的問題卻接踵而至。如何發展致富成了山石屏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為幫助康復者發展經濟,村黨支部和李桂科多次組織康復者外出考察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帶領康復者養雞、養豬、種植核桃烤煙,增加收入。2013年洱源發生5.5級地震,山石屏療養院受災嚴重。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重視下,累計投入1300多萬元,在山石屏療養院恢復新建2室1廳1廚的住房30套,庫房24間,公共廚房、洗衣房、衛生間、娛樂室、衛生室、籃球場、太陽能路燈等設施一應俱全,通往平甸公路的2.35公里村道實現了路面硬化,還建起了橫跨黑潓江的大橋。2014年山石屏麻風院正式更名為山石屏村,成為煉鐵鄉茄葉村委會下轄村民小組,徹底摘掉了“麻風村”的帽子,當年曾讓世人談之色變的病患者,現已成為普通的、被外界接受的村民。如今,300多棵核桃樹都已掛果,鄉親們有了自己的經濟收入,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每逢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李桂科都會組織康復者和家屬們集體過節,山石屏村如同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麻風禍害人類,有記載的歷史就有3000多年。新中國成立后,組建專門的麻風防治機構,取得了消除麻風危害的歷史性成就。建設博物館,可以讓子孫后代銘記這段歷史。”說起修建麻風歷史博物館,李桂科難抑激動的心情。

2019年在李桂科積極奔走下,山石屏村建成全國首個麻風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分為四個展區,通過實物、文字、圖片的形式,展現了山石屏村60多年的歷史變遷,講述了山石屏怎樣從一個山高谷深、與世隔絕、生活條件艱苦、人人聞之色變的“麻風村”,變成一個有路、有橋、有電、有水、有網絡,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優美的“幸福村”的艱辛歷程。

如今,博物館已成為國內了解麻風防治歷史、關注麻風康復者、科普麻風知識、支持麻風防治的重要宣傳基地。到教育基地參觀麻風歷史博物館的人們不僅能感受到麻風病防治的偉大成就,還能感受到山石屏村“以院為家、和睦相處,尊重生命、熱愛生活,與人為善、相互關愛”的淳樸民風,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愛。

退休后,李桂科依然像40多年前他剛剛來到山石屏療養院,為患者治病時一樣。他開著私家車,每個星期盤旋于崎嶇的羅坪山,往返于縣城與山石屏村之間。每月有二十多天時間都在村里,每天都忙碌不停,參與建設山石屏大理州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經常陪殘疾孤寡老人說話聊天,幫他們理發、修剪指甲、做康復護理,并將“美好”兩個字巧妙地融入院落中的花間小徑……老人們閑適而坐,太陽照得人身上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山石屏村建成一個美好的地方,就希望來山石屏村的人,看到了我們的變化,由衷地說出一句話,說山石屏村好美!”李桂科由衷地說道。(楊學坤)

編輯:趙貝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